蒋立中
周末,我们一行五人相约去河南淮滨期思寻根问祖。
下午两点,我们从岳西出发,途径霍山、六安、固始等地,汽车在大别山区的高速公路上穿行。大别山横跨鄂豫皖诸省,绵延近千里,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可谓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汽车一忽儿跨过高大的桥梁,一忽儿钻入幽深的隧道。放眼望去,时而峰峦如聚,时而巨谷似龙,时而云遮雾绕,时而山鸟群翔。突然一座耸入云霄的巨峰一闪而过,我们禁不住惊叫一声,有人说那就是白马尖,是大别山的最高峰。沿途我们还经过了许多早闻其名的地方。例如磨子潭水库,这座水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听长辈们说,他们都曾经参与修建,义务出工出力,不要分文报酬。又如淠史杭灌区,据说这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读书时地理课本上有过介绍,时隔几十年,今天终得一见。这些陌生的地方,却又似曾相识,如见故友,让人心生喜悦。
我们一边说笑着,一边欣赏着窗外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河南境内。随即收到一条短信:“欢迎您回老家观光。”据说全国300多个主要姓氏中,有180多个源出河南,所以河南能以天下人的“老家”自居。
由皖入豫,万千山峰慢慢隐去,地势逐渐平坦开阔起来,黄淮平原犹如一面多彩的绸缎铺展在我们眼前。树木仍旧在,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无拘无束地摇曳着、生长着,似乎要冲入云霄。河湖纵横交错,波光闪动,熠熠生辉,宛如嵌入平原的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还有油菜花,还有紫云英,大片大片的,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交织在一起,开得鲜艳,开得热闹,让平原的春天平添更多活力。最叫人惊奇的是,我们看见了久违的麦子,无边无际的麦子,就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大衣。在我们安徽那里的山区,大概有20多年没种麦子了吧?河南古称中原,沃野千里,水量充足,气候适宜,不愧为天下粮仓,华夏根本。
从巍峨的山区到广阔的平原,一日之内历经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形。是什么力量能把高山夷为平地、又让平地隆起为高山呢?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
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淮滨县期思镇。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直奔期思而去。汽车在平原上奔驰,安静又平稳。坐在车上,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条小河,悄悄地自由自在地流淌着。忽然记起袁宏道《满井游记》中的句子:“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这个比喻用在此时此处是再恰当不过了。公路两旁,有一排排花树,有一幢幢楼房,有一座座村庄,红墙黛瓦,尽显淮上江南的风光。
期思镇位于白露河与淮河的汇流处。交通便利,物产富足,适合耕种、居住、生活。今日期思只是一个乡村小镇,似乎名不见经传,但这里作为“蒋国故城”,历史久远,向上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载,周公姬旦第三子伯龄在此地受封蒋国,楚灭蒋后,其流落各地的后人相约以国为姓,即为蒋氏。这里出土过大量的商周文物,存留有古城墙数段,东、南边护城河也依稀可辨,足见当年的繁华与辉煌。
走进期思,走进这座古老都城,抚摸残砖断瓦,凭吊蒋氏先人,聆听历史跫音,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岁月深处。与古人对话,探寻家族本源,追念祖德先贤,不禁顿生感恩之心、敬畏之情。时隔千载,如今故国已失,故人已去,难免心怀感伤,但华夏血脉、家国情怀毕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不可阻止。正如眼前的期思,天气晴好,春光无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