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多月,沙尘暴又来了。4月11日上午,北京城区黄沙漫漫,上空出现“蓝太阳”,不少行人戴上帽子、口罩、眼镜,全副武装仍难掩“吃土感”。
“4月9日以来的沙尘天气过程达到沙尘暴级别,为今年第二次沙尘暴过程,弱于3月19日至2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说。他告诉记者,这次沙尘天气是我国今年以来发生的第8次大范围沙尘过程,如果从3月算起,这已经是第5次。
沙尘暴近期频发究竟为何?近年来,公众印象里明显减少的沙尘天气如今卷“土”重来,是否意味着我国沙尘进入了新的活跃周期?沙尘天气如何更好地治理?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气象专家。
我国是否进入 新的沙尘活跃周期
沙尘天气接二连三来袭,引发人们的担忧:我国沙尘是否进入了新的活跃周期?桂海林对此表示,是否进入活跃期要从更大的时间尺度去看:2000年以来,我国大范围沙尘暴次数呈现降低趋势。但从近年来看,有部分年段的沙尘次数要比常年同期略偏高。尤其是2018年以来,我国北方平均的沙尘总次数和沙尘暴次数均高于2013年至2017年的均值,表现出小幅上升。
“不过,沙尘频次的多寡除了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有直接联系,还与地表植被、土壤水分、积雪覆盖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因此,每年沙尘的活动还会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桂海林说。
他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能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的沙尘活跃周期。
那么,今年北方沙尘天气频繁原因是什么?桂海林说,实际上在每年的3月到5月,都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这与北方的地表条件以及天气系统的气雾态有密切的联系。他解释道,沙尘天气的成因主要在于动力因素与下垫面因素。
动力方面,春季天气渐暖,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且对峙剧烈,造成北方多大风天气,有利于沙尘的起沙及向下游地区输送。下垫面方面,春季升温后,地表解冻,地表疏松的浮土容易被大风卷扬到空中。此次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在途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得到补充,强度会进一步增强。
“截至目前,今年沙尘天气整体比常年同期偏多,这主要是频繁的蒙古气旋活动的影响。”桂海林说。他解释道,在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冷空气共同作用下,会产生大范围的强风,强风将沙尘从沙源地卷扬到空中,并一路向下游地区输送。其次,1月至3月北方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表解冻后表层疏松,使得浮尘更易被大风卷扬。“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今年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出现。”桂海林说。
本轮沙尘 影响范围近400万平方公里
“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南北方多地都出现了沙尘暴天气。”桂海林说。
据他介绍,截至4月11日7时,本轮沙尘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已达360多万平方公里。随着冷空气继续南下,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也将遭遇沙尘影响,预计本轮沙尘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将达390万到400万平方公里。
这一次,沙尘天气也不再是“北方专属”。根据预报范围,此次沙尘天气主要影响长江以北区域,长江以南的区域像浙江北部、湖南北部等部分地区可能受到一点波及,但是影响总体不大。
桂海林解释,沙尘南下的原因是,在北方的一个天气系统很强的情况下,沙尘的爆发位置刚好又在主要的沙源地,沙尘强度会比较大,在高空偏北气流的输送下,往往能达到一个远距离的输送。
“从监测数据来看,沙尘比较强时,甚至可以围绕地球一圈。”桂海林说,曾经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来自亚洲地区的沙尘粒子,说明沙尘存在远距离输送的现象,即使影响到了一些南方地区也不是特别稀罕的事。
这还不是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沙尘天气。桂海林解释,从中央气象台的标准来定义,3月19日到23日的沙尘过程达到了强沙尘暴的级别,目前这次过程只是达到沙尘暴的级别。他说,“总体来说,这次过程到11日夜间乃至12日就逐渐趋于减弱和结束。”
沙尘暴治理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桂海林介绍,今年的沙尘天气从沙尘源来看,基本都是蒙古气旋大风导致,沙尘在途经我国的时候,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沿途的沙尘补充。
“可以说,沙尘源是蒙古国和我国的共同作用。”桂海林说。
近年,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冀防沙工程等取得了不小成绩。桂海林表示,沙尘暴的现象是跨国界的,并不是只有我国有沙源地,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都大范围分布着沙源地。
在他看来,要有效治理沙尘,除了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以外,还必须和周边一些国家进行国际合作。通过一些监测来看,我国的防护林对治理沙尘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发生了跨国际的沙尘现象,并不能否认我国生态防护林的作用。”桂海林说。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3日至16日期间,我国北方地区这种冷空气及沙尘活动仍然较多,其中在13日夜间至14日白天,预计除了对西北地区和华北其他地区带来影响外,可能还会对京津冀带来一些沙尘风险。
桂海林提醒,未来一周北方地区多大风沙尘天气,华北、黄淮和东北等地需关注沙尘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出行,做好交通安全疏导和管理;同时,关注高浓度沙尘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的健康风险。
(据《中国青年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