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难忘儿时的皮影戏


汤 兴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起皮影戏,我内心有种无与伦比的亲切感。儿时的皮影戏让我难忘,至今记忆犹新。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在家乡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戏风土色土香、活泼热闹,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浓郁,让人们在欢乐中能尽情领略民间艺术所特有的迷人魅力。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汉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是20世纪60年代人。那年代,乡下人无论什么事情都爱烧香许愿,许愿大多是唱一本或两本“影子戏”;无论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戏。夜幕降临,皮影戏班子一行人马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到村子的厂房里或稻场等宽敞的露天场所,准备晚上的演出。我们小孩子跟在戏班子后面像一窝蜂似的,东跑西窜,吵着闹着,那种高兴劲儿比过年还兴奋。

皮影戏班不大,六七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班子。演员中男的多,且年轻人少,班主都是当地有名的老艺人。记忆中,我们新县八里畈镇当时最著名的是宋畈的皮影戏,班主叫宋世宏。演戏的行头和道具很简单,最多两只小箱子就可全部盛下。箱子里自然包括表演时用的板胡、二胡、锣鼓等乐器,两根木棍撑起一张白纱布,就是演戏时的荧幕,一盏25瓦的昏黄灯泡,一张桌子、几条凳子,这样,皮影戏的舞台就搭好了。俗话说“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就是其最真实的写照。

伴随夜幕降临,白发苍苍的老爷子、老太太早已提着小板凳占据了戏场中间的最佳位置,相互间谈论着即将开演的戏名,演员的唱功,也有乘此机会拉家常的、神吹海侃的,谈到高兴之处,他们开怀大笑,那种情景我仍记忆犹新。我们小孩子或追逐嬉戏或好奇地趴在前台看演员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满场子里人声鼎沸,说话声、喧笑声、打闹声彼此起伏。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奏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皮影演唱的戏曲都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老戏:《杨门女将》《岳飞传》《秦香莲》《三娘教子》《三国演义》等。小小皮影在老师傅的娴熟操纵下,武打场面紧锣密鼓,伴随着合拍的乐音,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拾黄金》那场戏,只要那位诙谐幽默的“懒汉”一出场,伴奏便欢快起来,连板胡都拉出轻柔跳跃的曲调。“懒汉”拾到一块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以为是黄金,结果一层又一层地拆开,发现才是一块石头时,惹得全场人捧腹大笑,特别是我们小孩子,笑得更欢,笑声荡漾在整个戏场。幽默中不失深刻内涵,这就是皮影戏的魅力所在。

皮影戏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正应了爷辈们说的一句话:“看戏哩比世理。”戏中有除恶扬善的钟馗,也有劈山救母的沉香,还有正直公平的包拯,他们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是那些“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人,把它们深深地嵌入了我幼小的心田。

记忆中,我最后一次接触皮影戏是在1995年,当时我的大孩子过一周岁生日,在农村是要过客、宴请宾朋好友的。我二舅舅就送了两本影子戏,是在我们家宽敞的大门口前由县内八里畈镇宋畈皮影戏班子演唱的。遗憾的是,我因事从新县沙窝紧赶慢赶回到家里,只是看到了一个结尾。

皮影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陪伴我们走过那些生活贫瘠的年代。

社会发展得很快,皮影戏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当我们茶余饭后打开电视,看着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电视节目,或是轻点鼠标下载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或电影,或是在玩抖音、快手看表演时,我总感觉这些先进的娱乐方式和当年的皮影戏相比,好像欠缺或少了点什么……

皮影戏看似拙朴,但拙中寓巧,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巧的艺术创造力。据了解,家乡新县当年皮影的制作者和表演艺人大都已年逾古稀或相继辞世,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我们真诚地呼唤并期待着家乡的皮影戏能够获得传承,并有个美好的未来,焕发出新的活力,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