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旅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兔年说兔,这些“兔”文化你知道吗?


陈茂声

虎隐森林,玉兔欢跃。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也是十二生肖兔年。

历史上关于兔,留下很多文学作品。最早当数《诗经》,如《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在文学作品中,不乏有美丽动人的故事,唐代《传奇》中《裴航》篇载,下第书生裴航在蓝桥驿因渴求饮,遇美女云英,求婚。其祖母要裴航找到捣药的玉杵臼,方允婚事。于是,裴航至长安百计寻觅,终以高价购得,又为老人捣药百日,终与云英得成眷属。其实,云英是玉兔下凡。

除美丽故事外,也留下一些悲怆的故事。如,据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七载,远古时,在林野中有狐、兔、猿三只动物,相当要好。一天佛祖化身为一老人到林野之中,请它们找些食物充饥。狐狸找来了新鲜的鲤鱼,猿找来水果,只有兔子空手而归。老人认为兔子不诚心,于是兔子就请狐、猿捡来柴草并点燃,对老人说:“我愿将自己化作您的美餐。”说罢跳入烈火中。老人恢复了佛祖的本相,收拾起兔的焦骨,感叹地说:“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乎后世。”从此,月中就有了一只玉兔。

由兔的传说、故事引生的文学作品还如晋人张浚有《白免颂》:“其毛春素,纤毫秋黑。点缀五采,渐染粉墨。盖久隐时见,应世德也;徐疾备体,达消息也。资质皓朗,民之则也;被白含文,好无极也。秦失鹿于近郊,晋得兔于远境。”

汉代窦玄,状貌绝异,天子让他与原配妻子离异,再将公主嫁他。窦妻悲怨,寄书信与《古怨歌》一首给丈夫,诗云:“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后世将“茕茕白兔”用作弃妇的典故。除此以外,还如唐苏拯的《狡兔行》、宋文彦博的《白兔》等。

兔子机灵、聪慧,“小兔乖乖,把门打开,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兔子是“素食主义者”,“小兔子,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一听到这首儿歌,就会让人喜欢上这可爱的精灵。不过,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则呈现出一个傲慢自大的兔子形象,蕴意深刻,给人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还逐渐积淀了以兔为内容的风俗。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汉族有“挂兔头”的岁时风俗。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载,每逢这天,人们即取兔头,或兼用面蛇,或用竹筒盛雪水,与年幡、面具同挂于门额之上,以镇邪禳灾。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华北一带有“吃迎霜兔”的岁时风俗。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调,大约是取兔长寿的古代传说。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三《对俗》云:“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明刘若愚《酌中志》云:“九日重阳节,驾幸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山,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

还如,因兔子是豁嘴,古人认为孕妇食兔肉,育儿必豁嘴。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命义篇》云:“妊妇食兔,子生缺唇。”此习至今仍不乏信奉者。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又以兔年兔月为吉祥的日子,如贵州剑河小广地区的侗族人,以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日(卯日)为婚姻的吉日。

癸卯迎新春,玉兔喜临门。2023年还是千年一遇的年份,即,一年有两个立春(农历正月十四和腊月二十五),农村叫双喜年,有民谚:“一年有两春,黄土变成金。”祝中华儿女兔年大吉大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