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灌河源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冬的枝头结新春


陈世宏

一直走不出冬的遐想,瑞雪飘飘,银装素裹每一个乡村。蜡梅的枝头,绽放春节的气息,零星的鞭炮声,把除夕的喜悦一点点润在木窗的暖光里,也把村口的柴垛氤氲成温馨的世外田园。

清晨或傍晚,白雪覆盖的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把春节的憧憬或者欢乐,舞成心仪的模样,化成游子心里的故乡;把春节的回乡路,缩得很短很短。或浓或淡的炊烟啊,也把某种心情,一点点渲染,笼在每一个屋檐,等待团聚的某个瞬间,等待春的唤醒。没有炊烟的乡村,是一首苍白的诗,只有文字,没有意境。

每一个烟囱,都是一阙温暖,每一缕炊烟,都是家的宣言。白雪里的木栅栏,雪融后的小院子,父母走过的小径,都是冬天温暖的回忆,是春节走不出的时光。外面雪寒料峭,厨房火塘里跳跃的篝火,都是冬天深处的注释,映衬除夕的一副副春联。

夜里每一扇透出灯光的窗户和门扉,都是夜归人的方向,也是深冬温暖的守候和遥望。一年年的灯光,照亮不同的容颜。逝去或增添,都是时光荏苒的代名词。有多少遗憾,就有多少欢乐,我们都在一屋屋灯光里,把回忆和遥望,写满每一个新年的履历。坐在屋里,灯光是温暖和陪伴,人和事;站在村口,灯光是安慰和诗画,心和梦。

一副副春联,把春节的喜庆贴满每一副门框,沾满每一堵土墙。对习惯沉默的乡村,春联是一次次大张旗鼓的欢乐宣言,把冷冻如铁的深冬一点点融化,也把温暖和好心情一点点释放,等到映红了蜡梅,照亮了积雪,便把新春一点点请进或破败或敞亮的院落,请进每一间住着人的小屋或关着牲口的草棚。原来,春联才是新春的信使,从腊月它们开始在路摊上卖的时候,从父亲或兄长把它们买回来放在供桌上的时候,从把它们贴在门楣或大门两边墙上的时候,春联早已做好了把春天请进家门的准备。

哪怕是再孤独的村子或房屋,只要到了年尾,只要下了一场雪,有鞭炮声从远处传来,这个村子或房屋,就一下浸到春节的氛围里,所有的破败和寂寞,都在春节的期待里变得温暖和煦。总想回到这样的童年,一觉醒来,耳边是零星的鞭炮声,母亲在厨房做饭,父亲在扫院子,大红的灯笼挂在村头的树枝上,床上是过年的新衣服;坐在火盆边烤糍粑、吃饺子,门外已经传来拜年的声音。这样的年味,已经翻过岁月的烟尘,是越飞越远,还是越走越近?多少美好,都是这样在落寞和回忆里交织成一个个剪影,清晰又迷离。

我站在村口聆听新年的钟声,等待父辈扫雪的身影,在蜡梅绽放的除夕夜,托村前含苞欲放的报春花,把祝福和祈愿,点亮院里的一盏盏红灯笼。在深冬的雪地里,在大红灯笼映红的村路上,我不是归人,也不是过客,只是春节的守护者和幸福者,只想再听一次父亲放的爆竹。父亲只是吃年饭前烧纸祭祀祖宗的时候,才放一挂鞭炮,把年味渲染得彻彻底底,平时放的只是“二踢脚”,拿在手里点燃,“哧溜”一声带着响声冲到天上炸开,没有胆量是不敢放的。父亲喜欢放这种鞭炮,便宜,炮声大,能把年味熏得醇香无比。有了父亲的鞭炮声,我的春节总是那么幸福满满。没有鞭炮声的乡村春节,只是一个个平常日子的翻版。失落的不仅仅是节日的年味,还有一种传统和心情。

最美的除夕夜,应该是白雪皑皑,村子铺满雪,木栅栏啊、草垛啊、牲口棚啊,还有灌木丛啊,都在雪里昏昏欲睡,等着新年的第一缕晨光。红灯笼发出温暖的光晕,照在门前,照在院子里,照在村路上。蜡梅花的影子映在窗花上,厨房里有年夜饭的香气,夜里的炊烟在灯笼光里偎依着屋檐。孩子兜里揣着压岁钱,等着一觉醒来去村子里到处拜年。肉有肉香,人有人味。生活有多简单,幸福就有多简单。

每一间冬天里的房子,哪怕是一间茅草屋,都在期待春节的来临;每一条小径,哪怕落满枯叶,也都走过穿着新衣服的身影;每一块砖石,哪怕再无声,也是一个个春节的见证。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春节,仿佛还在眼前。如果年味不在,春节只是日历上的一个记号,华夏的节日情结,有谁来解?

每一个红灯笼,挂起的都是红红火火的日子,每一扇透着灯光的窗户,留下的都是一屋温暖的记忆。爆竹声声里,大红的“福”字把吉祥如意平安带进新年,糍粑、挂面、腊肉、美酒让味蕾在春节的佳肴里酣畅淋漓。新衣服压岁钱,那是孩子的春节;大人的除夕,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和情感上的。守岁,祭祖,迎财神,节日的元素,少一个,好像春节就少了点儿什么。当深冬的雪下起来,当日历一页页撕去,留下最后一篇,就是“山春入旧年”的时光,是普天同庆的日子。

曾经在一个个春节的午后,我站在村子后面的山岭上,看对面山峦和村庄、梯田和树林。山河依旧,时光如风过耳。或大雪纷飞,或阳光明媚,我把当时的心情和印象一遍遍与记忆中的春节重叠,去年、前年、三年前、五年前,在清晰与模糊中,我把一个个春节的时光轻轻浣洗折叠,也把一年年的心情和过往整理进节日的行囊。多少年后,不论我走向何方,老家的山坡还在,村庄还在,春节也还在。

一场雪,一对红灯笼,几副春联连着记忆中的爆竹声,那是谁和谁的春节、谁和谁的年味?又是谁的日历,把春节忘在了深冬的枝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