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 车)两部大典纵观古今,河湖水系尽收眼底。12月12日,记者在《信阳河湖大典》《信阳千湖大典》发行仪式上获悉,由市水利局组织编撰的《信阳河湖大典》《信阳千湖大典》已经正式出版发行,摸清了我市河湖“家底”。 信阳治水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我国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期思陂,到千里淮河第一坝出山店水库,时空跨越2700多年,治水从未停歇。新中国成立以来,信阳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水利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治河道、建水库、修灌渠,大兴水利建设,治淮成效显著,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通报表扬。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四水同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切实加强河湖管理,水利事业更加出彩。 治水必先知水。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雨表示,编撰出版《信阳河湖大典》《信阳千湖大典》,是时代的呼唤,是信阳爱水治水人的期盼。两部大典的编撰发行传承弘扬了信阳水文化,大力提升了信阳水利工程与水生态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让社会各界认识信阳水利、了解信阳水利、更加关爱信阳水利,在更广的领域中、在更深的层次上唤起对河湖的保护、对水利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信阳河湖大典》《信阳千湖大典》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配图精美。两部大典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为基础,调查、收集、补充了大量资料,系统介绍了全市189条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115座水库、46处圩区工程、1158处灌区工程的情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