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履职必为民 ‘建议’有回声”系列报道之(7)关于茶产业发展

加快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杨长喜

茶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信阳毛尖更是信阳最具辨识度的足金名片和金字招牌。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们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赵军华等以浉河区为例谈及了我市茶产业发展,认为浉河区“区以茶名 民以茶富”,种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发展好茶产业,对浉河区的“三农”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为此,赵军华等代表提出,要立足传承创新,大力弘扬茶文化;坚持全链条发展,做强做优茶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提升茶科技;加强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化水平;实施依法治茶,推动茶产业立法等建议。赵军华等代表认为,我市可以通过信阳茶文化节等活动打造信阳毛尖品牌,挖掘茶文化内涵;通过“信阳绿茶号”中欧专列等渠道,扩大信阳茶产业影响;推动茶产业集群建设、打造茶叶特色小镇等,促进茶产业全链条发展;建议市级层面出台《信阳市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对信阳毛尖茶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工作进行全面规范,让信阳毛尖茶持续、健康发展有法可依。

市农业农村局是该建议的主要承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市统筹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三茶”融合发展,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75.72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位;茶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绿色有机认证74个,2021年总营收超40亿元。以第30届信阳茶文化节为契机,举办了系列茶文化活动,大力弘扬茶文化。通过云赏信阳毛尖和毛尖之都平台实况报道,系列线上答题、代言等活动,展示了信阳茶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扩大了信阳茶文化知名度。印发了《信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龙头培育、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等方面明确了茶产业发展方向,做优茶叶全产业链条。目前,浉河区(茶产业)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区),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我市为茶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从茶树品种改进、推广,到信阳毛尖生产全链条数字化,再到茶产业人才培训,信阳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下一步,我市将推动茶产业立法,筹建茶产业发展中心,并抓好涉茶项目建设,推动信阳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融合统筹发展。

编后:自本报11月17日刊发“履职必为民 ‘建议’有回声”系列报道之一《为老区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到现在,“代表建议回声”栏目已与大家见面7期。这7期代表建议,均为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重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紧盯代表建议办理,于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会后立即将建议交办,并于今年10月份组织7个视察组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督办。代表们心系群众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从产业振兴到人才培育,从重点项目建设到民生福祉,一件件建议,展现了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为人民履职的担当和作为。各承办单位规范程序、注重落实,解决了一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充分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政府及其组成部门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