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信阳,很“中”


彭传涛

“中”是华夏民族的标志性文字。一个“中”字,贯通南北,融汇东西,立起了中华文化的主干。古人认为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甲骨文的“中”字上面还画有随风飘扬的旗子,形象表达了正中竖立、召唤四方的场景。中华文化对“中”有一种特别的偏爱,讲究不偏不倚、不缺不过、不左不右、适度而为。古人解释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字的意蕴引申为“大道”“公正”“中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如,中国的传统建筑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儒家思想把中正平和作为做人处事所追求的精神修养。中国人观念中,取中就是定位,折中就是和谐,求中就是平衡。

“中”是中国地理概念的标志。古时有“夷夏之辨”,其中“夏”表示“大”和“光明”,代表中国;“夷”代表位于边缘地区、文明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华主流文明位居中央,为八方来汇之地。而中国之中,则位于河南。传说“禹分九州、豫居其中”,九州的中心就是豫州,也称中州、中原,指的是当时居天下之中的那方土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古人用“逐鹿中原”来比喻争夺天下。中国历史的主线,正是在河南的山河间延续展开;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在中原民族与周边族群的碰撞交融中演化成长。

在中原大地,信阳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最能概括信阳地域特征的就是“中”字。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河南之南、湖北之北,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淮河秦岭一线的南北分界线,在气候环境上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江河流域上处在江淮水系的分水岭,在区位交通上位于贯通中国的京广大动脉线上。按照现在的中国版图,信阳虽处在中原之南,却更居于中国之“中”。信阳的“中”,表现为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信阳的山水兼具南方的灵秀和北方的粗犷,这里的山是大别山;这里的水是淮河水,既孕育了淮河上游的古老文明,又是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中国之中的地理位置,让信阳在古时成为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今天则享有着“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誉。

信阳的“中”,在文化属性上表现为兼收并蓄,最典型的特征是不典型,最突出的性状是过渡性。最常形容信阳的一个词叫“豫风楚韵”,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在这里的交融汇合。其实在信阳的东部受吴越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信阳的方言,在地域内部也有很大的不同,兼具了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发音特点,显示了明显的过渡区特征。信阳人通常是北方人的身份,却过着南方人的生活。河南的其他地方都以面食为主,信阳却以米食为主、米面皆宜。信阳菜兼具徽菜、粤菜、湘菜的特点,它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的任何一支,却独具风味、独树一帜,尤以炖菜见长,近年名气越来越大。

“中”是中原人的口头禅,表达“好”的意思。信阳人口语上不仅爱说“中”,而且对这方山水特别的自恋。信阳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在中原地区一直是最好的。信阳人平均收入不高,但居住生活舒适安逸,这里曾连续多年获评宜居城市。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具备建设省际中心城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和融入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如今信阳正在积极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品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将让信阳真“中”、更“中”、很“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