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风吹树叶落


——悼涂保学

潘新日

保学走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当微信群里出现他离世的噩耗,我一下子懵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莫名的悲恸和惋惜一直充斥着我,压抑着我,让我无法安静下来。我不停地追问自己,他真的走了,走的这么突然。

我站在窗下,久久凝视着窗外的世界,看着小鸟在桠间不停地跳跃,看着微风拂过枝头,看着落叶翩然而下,不觉间泪水打湿了衣服。

风吹树叶落,这是自然规律。人生苦短,没有谁能超出之外。

想想我们之间的交往,无论是相聚还是别离,各自的心里都怀揣着梦想,都在努力地做一个有抱负、有情谊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但都能积极的面对,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为生活而奔波,为文学而前行,为事业而奋斗。

回忆和涂保学先生的相识,首先应该是从文学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盛行,我和同学谷如松(已作古)到潢川县来龙乡拜会当时的文化站长张义先生,那时他在《时代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篇散文作品,想向他讨教一些文学知识。可惜的是,张义先生不在,在乡政府碰到了涂保学,我不认识他,同行的谷如松认识,他就把我们留下来一块谈起了文学。我那时刚属于文学启蒙时期,感觉他对诗、对散文懂得很多。读了几首印着他和谷如松在文化站的油印小报上的诗之后,感觉他们都写的很好,超出了我很多,因此,我对他和谷如松都很钦佩,心里也十分高兴。现在想起来,在那么偏远的小镇里,能遇到几个谈诗的朋友,该是多么幸运的事。

后来,我调到乡政府,担任党政办主任时,一次,看县委办的《工作信息》,看到了涂保学的名字,一打电话,才知道他也调到了乡政府办公室任职,专门负责乡政府的宣传工作,那个年代,我们能有机会到政府工作,都是得益于文学,得益于自己的努力。

20世纪90年代,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向潢川县广播站、县委办《工作信息》《信阳日报》《信阳晚报》《河南日报》供稿,宣传本乡的工作和新闻,在那片小天地里,我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收获多多。令我汗颜的是,他连续十多年被县广播站、县委办、《信阳日报》《信阳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年年受到表彰。而我,只是县广播站、县委办的“优秀通讯员”,可以说,在这方面,他就是我的楷模。

后来,为了工作需要,他又调到伞陂镇政府任职,他这人就是这样,调到哪,哪个乡镇的宣传工作就走在全县的前列。

一次,县里举办通讯员培训班,结束的时候,我们站在县委党校的二楼上,看着飘飘落叶,看着远去的人群,心里充满了惆怅,几天的学习,大家一块儿吃,一块儿住,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一别,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聚,但他却平静看着窗外,像在思考着自己人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因为工作调到省城,就和他断了联系,期间十余年相互没有走动。2014年,我回老家,在一次宴席上遇见涂保学,再次相见,显得格外亲切,大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想不到的是,他还在坚守着文学,用一首首诗、一篇篇散文,用飘香的文字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文学真是一棵硕大的树,把根扎在人的心里。

2016年,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编印《出彩潢川人》一书,涂保学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我,并约时间采访我,还亲自写了一篇《文学点亮人生》的长文。期间,我们谈文学、谈人生,一起畅想未来。

生活里,因为有了诗,有了友谊,有了美好,世界就变得万分美好。

这几年,由于他搬到信阳,我们也极少联系,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秋天依旧是落叶的季节,我们每个人都是树上的一片叶子,不经意间,会被风吹落,只是他先落了下来……

保学走了,愿天堂无痛,在那里永远和诗相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