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如果血脉运行障碍和神志精神活动异常,会出现胸闷憋气、心慌心悸、水肿、头痛眩晕等,也可出现疲劳乏力、心烦失眠、健忘、面色差等临床表现。
本病病位在心,但与肺、脾、肝、肾诸脏都有密切关系,如影响到肺可出现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表现,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可出现腹胀、食欲差、大便异常,累及肝则胸胁痛不适,累及肾则浮肿、小便异常。日久肾之阴阳亏损,还可见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或纳差、肢冷怯寒、面色晄白、便溏等。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实证治宜祛邪以损其有余,活血化瘀、化痰除湿、清热解毒等,兼用重镇安神;虚证当补其不足,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兼以养心安神。
中医药疗法有独特优势,应综合分析、全面治疗,方可收到较好疗效。中医膏方作用明显、服用方便,心血管疾病或其它中老年虚证、术后等患者也可根据不同体质人群采用适宜膏方进行调治,以改善症状、延缓复发、增强体质。 (未完待续) (杨岩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