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保群)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市民政局坚持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用民政温度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聚焦“未保”,主动作为。该局及时建立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家庭尽责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目前,我市已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独立的市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10个县(区)均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机构,102家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挂牌成立。
兜牢底线,分类施策。该局积极与医保部门对接,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全额资助参保,实现“三重制度”保障;大力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项目,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共支持194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学。截至目前,我市孤儿生活补贴多次提标,社会散居孤儿达到每人每月1050元,集中养育孤儿达到每人每月1450元。
构建阵地,夯实基础。该局持续探索“戴畈模式”,着力破解“三留守”问题,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立戴畈村“三留守”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延伸项目、拓展内容,在戴畈村成立小红星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选拔培养符合条件的留守妇女担任辅导员,开展暑期托管、安全教育、心理疏导、政策递送等服务项目,打通了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戴畈模式”正在全市推广,留守儿童关爱帮扶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