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安装智能充电桩 解决居民充电难


本报讯(记者 李 凯)“现在小区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后,可以方便充电,而且还加盖的有遮阳棚,既保障了电瓶车充电安全,也延长了电瓶车的使用寿命。”近日,家住羊山新区二十里河街道苏庙安置小区的汪雪开心地说。

记者在苏庙安置小区智能充电站看到,充电站共有80个充电端口,每一辆充电的电动车都有序排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不需要充电的电动车也整齐摆放在车棚内,充电站配套安装了遮阳棚,张贴了收费标准及充电使用须知,居民可以刷卡或通过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输入对应号码进行充电和缴费。

值得一提的是,新安装的智能充电桩在充满后自动断电,使充电更安全、更可靠、更便捷。“充电桩建成后,解决了很多麻烦,一两块钱就能充满电瓶,价格很实惠。”汪雪对记者说。

“为了送孩子上学方便,去年买了辆电动三轮车,但充电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以往只能从家里拉线下楼,不仅存在安全风险,价格也不便宜。现在充电站建设起来了,充电方便了许多。”小区居民李凤说。

作为拆迁安置小区,苏庙安置小区共有226户居民,其中97%的家庭有电动车,故而像李凤一样有充电需求的居民不在少数,车辆在小区内的充电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这也成为小区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原来的小区内,电动自行车数量多,乱停乱放是常态。电动车拥堵在窄小的楼道内,居民私拉电线从高空飞落进行充电的现象屡见不鲜且很难管理。为此,街道组织社区,联系共建单位进行商讨决定,对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

小区居民苏大爷告诉社区工作人员:“其实大家都知道‘飞线’充电不安全,可小区内没有充电桩,很多居民不得不冒险违规充电。现在好了,有充电桩了,充电安全了。”

“充电这事儿看起来是小事,却关乎着民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小事,是我们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有助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苏庙社区宣统委员程静告诉记者,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扎实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智能充电桩已为1000余辆次电动车提供了充电服务,深受居民一致好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