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灌河源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黄柏山里飞出了金凤凰


姜舟林

一本书,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它不是佛经,却闪烁着人生的智慧,让人从中寻觅到灵魂的栖息地;它不是名著,却有着诗和远方,让人从中汲取能量,增加前行的动力。这本书就是《清清山泉》,商城县长竹园乡中学的校刊。此刊由该校山泉文学社主办,创刊的宗旨是“回归语文本位,倡导绿色作文”。自1991年以来,已历时30多个春秋。似清泉叮咚作响,奏响校本作文的时代强音;如山花烂漫,让长竹园乡这一片红色沃土,更加芳香四溢。30多年的坚守,文学社的成绩骄人。目前,她已在省内外小有名气,获全国中学生作文赛特等奖2人次,省市县作文赛一、二、三等奖,共计60多人次,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学习报》《漫维美文》等报刊上公开发表。山泉文学社正如一颗明亮的新星,在中学生作文的夜空中冉冉升起,璀璨夺目。

家乡是写作的源泉

有人说,作家就像一棵树。这棵树立足土中,受风、受雨、受光、受露,才会呈现出自己的生命华彩。“长中”的小作者们,沐浴着大山的甘露,吮吸着红色的营养,似雨后的春笋,茁壮成长。一位叫姜川的学生写道:“我的家乡长竹园,她虽然面积不大,但饱受大自然的青睐,你若一游,必定赞叹。黄柏山是她挺起的脊梁,灌河水是她甘甜的乳汁,观阵山是道教信仰的圣地。”正如周亮之老师点评的那样:“不爱家乡,何以爱国?”小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不仅丰富了读者对长竹园的认知,更激发了广大读者对长竹园的热爱之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喝着深山的泉水,尝遍家乡的野果,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对家乡的热爱是炽烈的。学生明珠深情地写道:“探寻着春的倩影,朋友,请来到我的老家万家山吧!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这里没有城市里的纷争,也没有城市里的繁华,唯独只有上百年的老房子。纵使如此,却有另一番滋味可寻。”小作者眼中的万家山,是一方净土,也是孩子心中的乐土。万家山被山民们喻为圣母山,山高路陡,物产丰饶,不仅养活了山民,还让山民们脱贫致富。我们这些为师的,平时总是责怪学生写不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原因是无生活源泉,写时只能无病呻吟。而“长中”的学生们,出入山里,对那里的青青翠竹、如火的杜鹃、似霞的枫叶,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所以写起来就会文思泉涌,似长江东流,一发不可收。

感恩是写作的动力

稍有点文化的人,就会背诵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亲于万一呢?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代文人最爱写的主题。“长中”的学生们,文章的亮点之一就是感恩之作。一位叫李玉洋的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儿是风筝娘是线》的作文,单凭这题目,就令人热泪盈眶。“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刚写完作业,准备看一会儿电视。可能是对剧情的入迷,母亲一直偏爱的弟弟从大厅溜进了我的房间,而我却浑然不知。直到他蹦蹦跳跳地跑到我面前,从我的作业本上展示他的绘画‘杰作’时,我才愣在了原地。几秒钟后,一股积累已久的无名业火,从我的心底喷薄而出。我狠狠地推了弟弟一下,弟弟一下子倒在了沙发下,满脸愕然,号啕大哭起来。母亲闻声赶来,‘又在欺负弟弟,你这个哥哥怎么当的!’母亲的絮叨一刻也没有停。我本想解释原因,可根本插不上嘴,久积的怨愤再次爆发了,大声吼道:‘你就是偏心,偏心!’言罢,我怒气冲冲地跑出了家门,任母亲如何呼喊,头也不回。”小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制造出一种特有的误会,创造出类似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为后文刻画一位“润物细无声”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埋下伏笔。小作者文笔娴熟,语有语法,章有章法。

八年级学生李永康笔下的父母亲,也是感人至深:“有一年春节,母亲回来了,还跟我们讲了很多她在外打工的故事。原来,父母一开始到上海出海打鱼挣钱,很是辛苦。后来又去投奔小姑,受了不少委屈,近几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听了这些,我真正明白了父母的辛苦,也庆幸现在的幸福。”看似很平淡的叙述,却抒发了真挚饱满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龚芮同学写的姥姥:“在姥姥家的时光很快乐,也很短暂。每次我们回家时,姥姥流着泪,目送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看不见为止。姥姥仿佛一棵千年不朽的古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让“姥姥”的形象高大起来,这棵树是汲取了亲情的营养,才千年不朽的。小作者继而写道:“如果没有姥姥的爱,我似乎就缺少了生活的阳光与希望。可惜您已经不在了,我对姥姥最好的报答和感恩的方式,只有好好做人,好好学习。”谁说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懂人情世故了?其实,他们在关爱中成长、成熟起来,并懂得了如何感恩。这样的学生是最棒的,唯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担当起我们对未来的期望,让生活的路越走越平坦。

问渠那得清如许

我们说,成就一位人才,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天条件。作为家住大山深处的中学生,作文能写得文采斐然,并能登上国家级的刊物,除了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外,一定离不开老师的灌溉培育。“长中”就有一批默默无闻、甘当学生的绿叶、无私奉献的好老师。“每天清晨,我喜欢坐在长长的竹园里听着从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和着灌河水叮咚的节拍,我想,这便是一种修行吧。春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山野找兰花,沉醉于那一抹清香;夏天,孩子们会欢呼雀跃地去觅鸣蝉,乘着蝉声的翅膀去追逐梦想;秋天,孩子们会深情庄重地拾起火红的枫叶,重温先烈们的沧桑岁月;冬天,孩子们会喜笑颜开地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让青春和红梅一块绽放。在大别山腹地,在竹林深处,孩子们的内心洋溢着对生命的感激和热爱,他们的笔端不再干涩,他们开始用真情抒写真实的生活。文字,照亮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李昌桂老师在《清清山泉》的后记中如是写道。正是有了这样身先士卒、唯马首是瞻的榜样老师,“这沁人心脾的山泉,就会汩汩流淌,流入小溪,穿过江河,最后汇入汪洋大海。”作为作家和资深记者的余英茂同志,深情地写道:“长竹园(中学)像昌桂这样的人才大有人在。林志中老师也是个大才子,书教得好,文章写得好,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得好。”是啊,像这样的好老师又何止以上两位呢?还有周亮之、张汇、程斯、周丽珠、陈丹、文娜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老师,一个个甘为人梯的伯乐。当走进长竹园乡中学,我对这里的每一位学生竖起了大拇指,对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肃然起敬。回望“长中”,坐落在群山峻岭之中,她的上空有一只金凤凰正盘旋飞舞!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