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丝语
近日,淮滨淮南湿地湖满塘盈,芦苇飘摇,浮萍相映,时见白鹭欢快戏水,水鸟展翅高飞,风光旖旎。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驻足忘返。
“没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孩子来湿地游玩,这里风景宜人,每次来这儿都感觉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身心得到全面的放松。近几年感觉这里的鸟类越来越多了,很多从来没见过的鸟都成了这里的‘常住客’,生态好不好,鸟类都用‘脚’投了票。”正在用手机拍照的市民李林羽说道。
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3400公顷,其中核心区396公顷,缓冲区528公顷,实验区2476公顷。主要包括淮河、白露河(期思祁营段)、乌龙河、兔子湖、方家湖、祁湖、红旗水库等湖泊,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淮河之畔,因风光旖旎,被誉为豫南的“香格里拉”。
湿地是非常重要的碳库,在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淮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切实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加大对淮南湿地的生态恢复力度,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自2015年开始连续6年对方家湖、兔子湖、乌龙河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完成植树造林3500余亩,栽植芦苇、蒲草、芡实、莲藕等水生植物1750亩。
目前,该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越来越丰富,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有78科428种,鸟类有220余种,兽类3目4科9种,两栖爬行类有28种,昆虫类700余种,鱼类114种。经过长达20多年的精心呵护和修复,淮滨淮南湿地逐步探索出一条湿地保护与发展双赢之路,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也越来越熠熠生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