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按照既定行程,今天上午,本报记者周涛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满腔热忱和拳拳爱心,挽救素未谋面的年轻生命,完成大爱至善的生命接力。
这样的善意绝非偶然。35岁的周涛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在部队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到报社工作以来,多篇新闻作品获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急难险重的采访有他,全能敬业的新闻人是他,青春力量和青年担当属他。
这样的善意源自身边。2020年4月15日,我市宣传系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本报记者杨长喜在郑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与杨长喜同一办公室、朝夕相处的周涛作为特派记者,全程跟踪报道,深切地感受到救人以生命的爱与善。当年6月,周涛自愿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经过2年多的初筛、再动员、高分辨、体检等多个环节,周涛与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成功,启程赴郑州完成捐献。
当爱心释放出强大的感染力,当善举实实在在地带动起身边人,这场生命接力已升华为更高尚的意义。生命接力感动启程,惟愿大家健康常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