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循环农业助力“绿色崛起”


商城县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促农增收

本报讯(吴文狄)近日,在商城县河凤桥乡栏杆桥村碧水蓝天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稻鸭共作示范基地,满眼都是成片的绿油油的秧苗,一群鸭子欢快地在稻田里自由穿行、嬉戏、觅食。不远处,10余名工人正忙着补插晚稻,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祥和的景象。

“我们在秧苗插到田里一周后,按照一亩田20只鸭的数量,投放7-10日龄的雏鸭,这种种养模式既减少化肥农药的危害,还能够实现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说起稻鸭共作绿色循环农业模式,合作社负责人李英军滔滔不绝,该模式用围网将鸭子圈养在稻田里,让鸭子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同长,充分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完成为稻田治虫、除草、施肥、中耕等“职责”,从而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作物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耕地质量和绿色种养产业的双提升。

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稻鸭共作面积达1060亩,投放鸭苗2万余只,预计优质的鸭田稻产量可达50万公斤,种养综合产值400多万元,计划明年再扩大200亩。

商城县是生态农业大县,水稻作为该县种植历史最久、覆盖面最广的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鸭稻共作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是我县积极发展新兴农业、加速绿色崛起的缩影。”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向笔者表示,近年,该县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兴农战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体,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大力推广稻鸭、稻虾、稻鳅、稻鳖、稻鱼等各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就地消纳”的种养循环体系,打通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绿色崛起之路。目前,该县共有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农田10万余亩,年产值达3.5亿元,种养殖户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县将紧扣‘绿色生态可循环’定位,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径、服务‘三农’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种植、生态旅游,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旅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该县县政府副县长甘尚昆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