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父亲的平凡


何远斌

父亲清瘦,俊朗,博学,儒雅。为人谦卑有礼,做事张弛有度。生前是豫鄂交界的谭家河中学校长。父亲名叫何德炳,1929年生于信阳县吴家店乡石板村。在家里排行老大,幼时家境贫寒,弟妹众多。那个动荡不安、缺衣少食的时代造就了父亲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品德。父亲因病于2005年与世长辞。

“欲翠青山起父茔,难别盛世舍亲情。从此慢步重宵九,再见音容梦几更。”特撰此文纪念父亲

父亲1950年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信南的一个边陲小镇——谭家河乡中学任教。父亲在学校担任校长的30余年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的教书育人,以至于自身名字鲜有人记,却是妇孺皆知、人人皆称的“何校长”。

父亲那个年代,烽火硝烟食不果腹,能活下来已是不易,可清贫因苦并未阻碍父亲一心向学。我的祖父何光远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聪明勤劳、头脑活络,农闲时也做些小生意,走南闯北的经商让他悟出学问的重要。父亲是老大,且儒雅谦卑、勤奋好学,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于是,从幼年开始,父亲就半耕半读,父亲也不负众望,最终走出大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1946年初夏,革命队伍中一个叫李老陕的人,颇有学识与见解。进山途中到祖父家歇脚。与祖父闲谈之中,静静在一旁读书的父亲引起李老陕的注意。他见父亲聪明好学,便将父亲的名字改为“德炳”,取“德耀中华,彪炳千秋”之意。

父亲有一件趣事被人念叨了很多年。有一次学校排练《智取威武山》选段,罪大恶极的反派人物座山雕无人愿意扮演。学校便将这一难题扔给了父亲。父亲无奈,正值壮年头发浓密的父亲,要演一个光头阴险的土匪头子,头发扮相是个难题。父亲灵机一动。突发奇想,将洗净的猪肚子剪缝后扣在头上,虽说与真光头相差甚远,但当时舞台的灯光是靠昏暗的钨丝灯泡和煤气灯照明,也足以以假乱真。父亲在台上惟妙惟肖地模仿,赢得阵阵掌声。事后有人戏谑:“何德炳,座山雕,头上顶个猪尿泡。”此戏言从此在街前坊后被笑传了很多年。

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手机,信息闭塞。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父亲便成了众人眼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听父亲讲各种各样的新闻趣事、古老传说,还有时事新闻、中央精神、国际形势、历史人物、英雄传奇。

父亲共育有七个子女,我是家中长子,在我们几个儿女眼里,父亲是个不苟言笑、只善于严格管束与批评教育的人。即使如此,我们也喜欢父亲休假归家的时候。一家人难得相聚在一起的时光总是温馨又短暂。父亲白天帮母亲干完家务活就教我们识文断字。夜晚在院子里,母亲打着蒲扇,我们围在父亲身边,仰望星空,听他讲天上人间稀奇久远的故事,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吴刚砍树;教我们认北斗七星,讲述宇宙的浩瀚……

父亲的爱总是润物细无声,如时光般静静地流淌。

我上班时,父亲给我三条忠告:一是思想政治要纯洁正确,这是大方向,大原则。二是不得贪恋集体财物,防止贪腐。三是生活作风要正派,守住男女之间的交往底线。仔细想想,这三条至今仍是守身不败的箴言。

父亲一生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其中高官、富贾也大有人在,我们兄妹几人也在父亲的影响下,承袭良好家风,惠及终生。

父亲一生平凡,却矢志不移,身体在泥里,精神在云端。

父亲就像沙漠中的胡杨,不屈,坚韧,向上,以正直的姿态留芳后人。

父亲总是在细微处彰显良善,在平凡中闪耀光芒。

愿父亲在极乐里不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