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海)记者昨日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我省首宗“评定分离”项目——信阳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室内装修工程在该中心顺利完成定标。该项目由市公安局作为招标方,资金预算2173957.86元,通过采用“评定分离”方式,经综合考察后确定中标人,中标价2021737.18元,节资率达7%。此次“评定分离”项目的顺利完成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招投标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交易效果得到了市场各方主体的一致好评,为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成功路径。
据悉,“评定分离”即在招投标程序中将“评标委员会评审”和“招标人定标”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环节,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和标准,对投标文件的价格、技术、质量、安全等因素给予定性评审意见,并向招标人推荐一定数量、不排序的定标候选人,招标人组建定标委员会,依据评标报告,结合项目规模、技术难度等因素,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择优确定中标人。“评标结果”不再等于“中标结果”,让评标委员会回归“专家”本色,当好专业参谋,同时招标人更好实现“权责归位”“优中选优”。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是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后期建设和管理质量,对于促进我市工程建设行业的良性发展、实现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项目廉政风险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为做实做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放管服”改革探索,在首宗试点项目招标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对接项目业主单位,开展服务需求调研和业务辅导,明确各流程服务清单和政策要求,同时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全面保障场地、系统、计算机、网络、监控等一系列软硬件设施,保证了该项目“第一标”的成功落地。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心将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总结“评定分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继续完善定标机制和相关制度,应用推广创新做法,加快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创新发展,持续营造全市良好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