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近期,“稳经济”成为全国上下备受瞩目的热词,提振消费也成为地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6月8日,我市发放1500万元电子消费券,涉及汽车、商超、家电、汽油等多个领域,用消费券这个“杠杆”,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活跃市场消费、提振信心。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循环有着明显的牵引作用。尤其是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形势下,当“稳定经济大盘”成为“全国性课题”,我们如何更好统筹防疫与发展,持续释放消费潜能,提振市场信心,不断巩固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牵引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测算,每1元钱的政府补贴能带动3.5元至5.8元的新增消费,杠杆效应在3.5倍以上。有些地方消费券撬动消费逾20倍,可见消费券的“乘数效应”不可小觑。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全国累计超过50个城市采用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刺激消费。消费券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信心催化剂”,通过财政发力刺激消费,纾缓需求收缩,盘活经济内循环,进而带动整个经济链条的复苏。当然,要释放被疫情等因素抑制的消费潜能,让人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当然不是“只管出招”那么简单,考验的更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实招”。
当下,发放消费券只是应对当前经济困局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加速把留抵退税、社保费缓缴、援企稳岗等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潜力,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等方面再推出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以实打实的政策直面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进而提升消费的内生动力,真正激活发展的“一池春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