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


丁雅诵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内容,将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

对中小学生而言,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不仅能让他们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能磨炼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担当,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生受益。正因此,重申劳动教育的价值,让劳动课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意义重大。

怎样通过课程设置,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怎样通过丰富的形式和载体,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劳动精神?

首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上下功夫,才能让劳动课程取得育人实效。此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在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上都有很大提升。从较为简单的收纳整理,到相对复杂的烹饪、木工;从农业方面的动植物养殖、种植,到工业方面的家用电器使用与维修,课程设计注重学段衔接,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机会,也让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加深对劳动的理解、涵养崇尚奋斗的精神。

其次,劳动课程要取得育人实效,还要更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实中,有些学校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等方式,缺乏让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这只是表面上重视劳动教育。事实上,只有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才能体味劳动的艰辛、收获劳动的快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

最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向,是劳动课程取得育人实效的重要一环。家长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既能与孩子一同参与劳动,又能做到不包办代替。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劳动场所、开发课程资源。社会要做好保障,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提供合适岗位。各方共同努力,让劳动育人取得实效,才能激励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用诚实劳动、努力奋斗来成就梦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