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茶节快报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写在第30届信阳茶文化节(上)

看活力 思维转型气象新


编者按: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产业是信阳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茶文化节是信阳对外开放、展示“美好生活看信阳”的靓丽窗口。三十而立,风华正茂。在第30届信阳茶文化节到来之际,本报精心策划,重磅推出“美好生活‘茶’中看·三十风华启新程”专题报道,以《看活力 思维转型气象新》《看风景 文旅融合山水新》《看振兴 富民强域业态新》“三看三新”3篇特稿,解读新看点,挖掘新亮点,讲好信阳茶业故事,彰显美好信阳新形象。

本报记者 马依钒

清明谷雨时节,信阳毛尖再次当仁不让,为这座城市引来最强关注和最大流量。

4月20日,谷雨。“中国节气”系列第二期视频节目《谷雨奇遇记》开播,以信阳万亩茶山为背景,山水与毛尖透过镜头直入心田,信阳毛尖成为春天里的骄傲。

4月12日,“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结果出炉,信阳毛尖以75.72亿元位列品牌价值十强榜单第三位。这是名茶毋庸置疑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进入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提升,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城市品牌,引发共情和共鸣。市委书记蔡松涛指出,信阳一直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聚焦“生态休闲、健康活力、品质生活”城市特色,以品质生活夯实美好生活之基。

在信阳,观照一叶茶芽,可见万般美好。翻阅历史,纵向比较看到传承;跨越经纬,横向比较看见创新。由此,信阳毛尖活力尽显、魅力无限。

重传承 茶界百花正绽放

这个春茶开采季,年近七旬的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信阳毛尖制茶大师周祖宏琢磨透了一件事:25岁的外孙女肖珺景必定能扛稳自家的茶旗。

信阳有2300多年的种茶历史,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信阳毛尖主产区浉河区,出生于茶人世家的肖珺景,打小就围着茶篓茶筐转,对信阳毛尖有着天然的情结和执着的情怀。2019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肖珺景返乡,学做茶人。

还是那片山,也做那杯茶,肖珺景的思路和办法与祖父不同。回乡3年来,肖珺景不光创办了自有信阳毛尖品牌——珺景与茶,还用短视频记录茶山美景和茶乡生活,把信阳毛尖的茶文化、茶历史、茶功效等与视频采制、网络直播结合起来,拍摄的视频作品持续走红,吸引大批年轻网友关注,互联网销售运营有声有色。

“不拿茶把拿手机,这样做能长远?”起初,对于外孙女的“走红”,一生痴迷制茶、早已扬名业内的“泰斗级”茶人周祖宏很是瞧不上。可如今,眼瞅着外孙女捣鼓的新鲜事儿释放出强大能量,周祖宏心服口服。一有闲暇,便拿着智能手机向外孙女“拜师学艺”。

为信阳毛尖着上文化的色彩,“茶三代”杨静走出了一条迥异于祖辈、父辈的茶人之路。32岁的杨静是信阳第一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去年10月,杨静作为河南省三位非遗传承人之一,参与多省市联办的“黄河流域非遗守护人”活动,从一名新茶人和非遗传承人的角度,推介信阳毛尖。

“科学地冲泡,能让好茶更好喝。”看杨静泡茶是一种享受,轻盈的起落间,是清亮的茶汤,是满口的甘爽。杨静话锋一转:“一回茶山,父亲还总说我不会泡茶。”在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眼中,杨静“务虚不务实”。

其实不然,杨静曾用两年时间游历国内名茶之乡,探访制茶名家,她懂信阳毛尖,也熟悉外部的茶世界。近两年,杨静在信阳毛尖的文化传承中摸索出一片艳阳天,多次代表信阳茶人参与各级各类活动,颇受业内认可。对于信阳毛尖的热爱,父女俩如出一辙。带着这份热爱,两代茶人在龃龉中和解,在传承中共进。

与老一辈茶人骨子里的传统认知和思维习惯不同,当一批80后、90后,甚至00后,带着新想法、新品牌、新目标,捧过接力棒,如同后浪潮涌,如同百花绽放,激荡着信阳毛尖传承发展的一池春水。

转航向 热情拥抱互联网

“被做茶耽误的摄影师。”这是朋友们对商城高山茶代表性茶人周正祥的调侃。85后的周正祥是商城县“周氏茶叶”第五代传承人、河南其鹏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春节过后,周正祥通过相机、无人航拍机等设备,拍摄制作一系列短视频,记录高山茶园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作品质量水平之高,堪比专业摄影师。

今年春茶季,周正祥与知名网络带货主播合作,线上推介,让商城高山茶香飘更远。“好茶不必藏深山。”周正祥向记者介绍,短视频记录从茶山到茶杯的过程,直播带货为高品质的商城高山茶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很多人关心我在比赛中拿了第几名,很遗憾,排名第九。对信阳毛尖的热爱和钻研一直都在,明年我会继续参赛。”4月23日,刚参加完2022年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能大赛的闵顺强更新了短视频动态。画面中,29岁的他站在位于鸡公山管理区与罗山县搭界的当谷山区,背后是自己创办的老村部茶厂,言语间流露出的韧性和斗志,让人心生期待。

闵顺强是退伍军人,5年前在鸡公山管理区清水村流转300亩茶山,创办茶厂。5年来,闵顺强像根钉子一样扎在当谷山,一心做茶。通过视频直播、网络电商等平台聚集起口碑效应,闵顺强和他制作的寨灵品牌信阳毛尖认可度与关注度与日俱增。

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信阳茶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信阳毛尖杯”短视频大赛目前正在投票中,这项赛事以“信阳毛尖”为主题,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共讲信阳毛尖故事,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不少新茶人积极参与。

互联网、移动端早已挺进日常生活,不仅年轻茶人领会其要诀,信阳毛尖重量级领军人物更是先行一步、棋高一着。主动拥抱互联网,成功吸引流量,更打开了宣传推介信阳毛尖的一扇天窗。

在信阳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是最出色的带货主播。放眼国内茶行业,像他这样深谙流量密码、精于直播带货的茶企创始人,为数不多。

说着一口地道的“信普”,70后的刘文新在镜头前相当豁得出去。一年多来,通过“文新创业史”“茶园遇老乡”“陪父亲回老家看看”等系列短视频的成功打造,刘文新的抖音粉丝短时间内飞涨,总数已超110万。在网络直播的带动下,公司电商平台销售业绩翻倍式增长。

敢创新 逆风而行向市场

信阳毛尖的名茶之路写满风光。1915年,信阳毛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90年,在全国绿茶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质量奖金奖;2002年,“信阳毛尖”原产地地理标志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自2010年起,连续13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榜单前三位。

茶产业是信阳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市长陈志伟日前在听取第30届信阳茶文化节筹备工作情况时指出,信阳茶文化节是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进一步普及茶文化、扩大茶交流、推进茶合作,进一步提高信阳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节会。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超216万亩,茶叶产量达8万吨,茶叶总产值达150亿元,茶叶从业人员有120万人,茶产业带动信阳人携手奔向美好生活。

如何让名茶风光持续性地延展为茶业风光?信阳茶人以创新之态,打破瓶颈制约,逆风而行向市场。

3月28日,信阳文新茶叶公司信阳毛尖智能化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茶叶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数字化系统,对生产装备实时精准控制,生产方式由人工为主向工业化、智能化转变。

“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向记者介绍,由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牵头,历时近两年,双方共同研发制造出这套智能化生产线,包括一条日产2500公斤信阳毛尖生产线、一条日产1000公斤信阳红茶生产线,破解了量和质难以齐头并进的发展难题。

过去是茶业门外汉,如今是信阳毛尖的创新创业典范,浉河区遇鉴茶叶公司的带头人张军伟是郑州人,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海尔集团供职。2016年,张军伟辞职来到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创业,成为新茶人。

“我们采取逆向思维,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开发标准,一些‘卡脖子’的市场问题随之迎刃而解。”张军伟向记者介绍,创业之初,他带领公司研发了多项专利设备,成为新式茶饮企业标准制定者,以信阳市优质茶叶资源为载体,推出的信阳调味白茶、蜜桃毛尖、柠檬绿茶等新茶品受到市场认可,还与海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其物联网技术平台,将优质茶叶销往全世界。

如今,从“凭经验制茶”到“看数字制茶”,茶企科技创新让信阳毛尖摆脱了过去量与质互有掣肘的局限;从“玻璃杯泡信阳毛尖”到“新式茶饮选信阳毛尖”,茶人思路创新为信阳毛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守正与创新之中,在文化与市场之间,信阳茶人活跃之势如破竹,信阳毛尖前行之路气象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