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昔日老旱茶 今朝“香饽饽”


本报记者 杨长喜

“信阳旱茶,对于我们这些茶农来说,有着很深的情怀。”浉河区董家河镇的茶人杨应鸿这样说。近年来,杨应鸿和许多村民一样,转而将经营重点发展起了本地品种老旱茶。

16日,今年的信阳毛尖春茶头采已经结束,杨应鸿正忙着给客户发快递。“因为疫情,以往很多到茶山来买茶的人都没来,我们就通过线上进行销售。”杨应鸿说,他这几年所做的茶叶品种都是旱茶。近年,信阳毛尖的发展比较稳定,他和乡亲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发展信阳毛尖,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呢?思来想去,他们决定还是回归老本行——发展信阳本地品种旱茶。2015年前后,村民相继将村里的茶树品种进行了更换,换成了旱茶。“旱茶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存活下来的,能代表信阳本地特色。旱茶虽然芽形没那么好看,大小不一,外形视觉较差,但滋味好,香高、耐泡、回甘持久。”

几年的实践证明,杨应鸿和乡亲们的选择是有成效的:旱茶价格的产值与引进品种并不差。因为旱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品种,很多人对旱茶的认可度也比较高。渐渐地,茶舍、河口村旱茶的名气渐渐打了出去,许多茶客都慕名而来。现在,河口村的茶园基本上都改成了旱茶。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