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春天里的芽叶


赵主明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在大别山里,谷雨前的茶芽茶叶尤其主贵。一芽,卖到千元、几千元一斤;一芽一叶,也在数百至千元之间。

茶树沉睡了一个隆冬,迎着和煦的春风,接着甘甜的朝露,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倾听着婉转的鸟鸣,扫描着柳绿花红,一夜之间,嫩芽闪亮登场。

尖尖的,嫩嫩的,翠翠的,软软的;晚采两天,又举起了一叶。茶芽,特级;一芽一叶,一级。

茶级有好多细分。从特级到一、二、三级,都是茶农的期盼。这是他们精心劳动的结果,是丰衣足食的指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一刻值千金。夏季的管理,秋季的沉淀,冬季的历练,就等着春季的收获。

清明节之前的收获,称为“明前茶”,多产在浅山。那里气温升得快,向阳花木早逢春。未到清明,茶已飘香。抢占了一个“先”字。

深山里的气温回暖缓慢,山高水冷,头采茶叶较浅山晚十天左右,即清明节后,谷雨之前,统称“雨前茶”。虽然晚些,却稳拿一个“优”字。珍品春茶,非其莫属。正是:“高山云雾出好茶!”

无论深山浅山,生产毛尖茶都很辛苦。不说茶园的开辟与管理,仅采制,就不容易。

春茶采摘,时间集中于一个来月。如果晴多雨少,还好;若遇连绵阴雨,不仅耽误了采制,还增加了采茶工人吃喝等费用。

舞台上的茶歌、茶舞,美轮美奂,令人心旷神怡。真实的茶园生活,可没艺术表演那么浪漫。

采茶时间集中、劳动力集中、劳动量较大。茶园稍具规模,仅靠自家或亲朋的帮助是无法完成釆制任务的。一个拥有千亩茶园的茶场,需要请二百个左右的采茶工人。

上品鲜叶,是制作上等茶叶的基础。但基础不等于成品。接下来还要看炒茶师傅的手艺及精心制作。

信阳毛尖茶制作流程虽无大的差异,无非是摊晾、杀青、揉捻、理条、烘焙、挑拣等。但是,要把每个环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并不简单。把握好每个细节,才能制出精品茶叶。稍有闪失,就不完美。

当天采回的鲜叶,当天还必须炒完。再苦再累,哪怕干个通宵,也不能留给第二天。

所以炒茶师傅需要高薪聘请,还要调剂好他们的饮食,维持和谐关系,以确保旺盛的精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如果对酒是瘾君子,那得忍着。茶叶吸味性强。在炒茶期间,茶房里不能有酒味。因此,师傅们不得喝酒,以避免串味和出现其他方面的瑕疵。炒茶季结束后,东家才会用酒来招待他们。

在一个来月的时间里,采茶工都活动在茶园里,双手鸡啄米般地在茶冠上来回运动。一芽芽,一叶叶,采进篮子,验级过秤,送到茶房。

接下来摊晾、杀青、揉捻、理条、烘焙。消青气,升精气,去火气,除湿气,提香气。特级茶,俗称芽头,形如雀舌。一芽一叶,人说旗枪。

浴火锤炼后的信阳毛尖茶,光圆细直,白毫满披,汤清色碧,回味甘甜。捏一小撮放入玻璃杯,用煮沸的泉水,提壶高冲,只见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然后徐徐沉入杯底,舒展开来。一股浓香,随着氤氲之气,飘出杯口,钻入鼻孔。品一口,清爽中略带苦涩。咽后,丝丝甜蜜很快在嗓眼里冒了出来。

茶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宝物。一个芽头,一片嫩叶,经历了三种生命历练:自然出世,浴火再塑,逢水重生。

煮茶品茗,成于唐,盛于宋,火于明清。今人确认,茶对人体健康好处多多。茶饮作为三大饮料之一,风靡世界。

中国人喝茶,并不完全着眼于解渴。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了茶文化发展。不同的人,品茶的侧重点也有区别。君子品位,雅士品韵,僧家品德,凡夫品需,茶痴品珍,艺人品礼。人不同,感受不同。

哲人品出了人生。上下沉浮,历经磨难,才成大器。

美食家品出了生活的美妙。淡中有味泉偏好,清茶一杯情益真。杯中春色不曾老,壶里乾坤日月长。

僧家品出了“禅茶一味”,茶叶脱胎换骨,灵魂升华,深沉入静,释能重生。禅、正、清、和、雅。精清、淡洁、涤烦、致和。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理事圆融,雅俗同归。“茶煮禅空香自在,琴鸣道妙韵天成。”

诗人品出了豪气。唐朝卢仝的七碗茶,喝得非同小可。“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画家品出了妙笔美景。茶痴品出了茶艺茶道。医家品出了保健功能。清新利尿,醒脑提神。“神农尝百草,得茶乃解之。”

茶农品出了先苦后甜。几万个芽头才炒制一斤干茶。两个人得釆摘一天。结果,是茶叶香香甜甜。

商人品出了利润。茶叶有价似无价,价格很难按1+1=2来确定。一斤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不等。万般皆辛苦,谁解其中味?

一叶知理,一叶知情,一叶知春,一叶知世,一叶知人。小时候,学过一首诗,几十年未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挪到茶叶生产上,也恰如其分。清香,淡绿,微苦,略涩,回味甘甜。这就是春茶给予的全貌。

我喝了几十年春茶,喜爱原汁原味,不喜欢加进杂味。茶味还是本真的好。熏了花,就失去了本来的味道。

我喜欢用玻璃杯沏茶。茶叶的颜色、形状,在杯中起起伏伏,一目了然。虽有茶盒茶筒茶勺茶盏茶杯茶碗茶盘茶炉等,基本不用。

如今,信阳市现有茶园二百多万亩,从业人员上百万人,年产茶叶八万吨,总产值上百亿元。茶叶,已成为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

信阳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宜于种茶。据史料记载,早在东周时期,就有茶问世,至今已经两千多年。

茶叶品种也由传统的绿茶,增加到红茶、白茶、黑茶、黄金茶等。各县区的茶区,都有自己的品牌。主产区浉河区,茶园面积已发展到六十万亩,有文新、豫信、嘉木饮、车云、稳臻、德茗、广义等知名茶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区里利用“毛尖源地、山水浉河”之长,正着力打造百里茶廊。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