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一座城市的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影子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21日上午10时,信阳市中心城区大雨下个不停。在信阳市城市数字化管理中心指挥室内,葛川主任正和同事们盯着一块电子屏,屏上正在实时播放市内几个涵洞的现场监控视频。“这是我们的道路积水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市内道路积水情况。”葛川告诉记者。据葛川介绍,道路积水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监控积水水位和车辆通行情况,一旦涵洞等路段的积水达到车辆不宜通行状态,指挥中心电子屏上就会出现红色警报。此时,工作人员就会通知相关部门作出相应处置。
“这是城市管理智能化运用的一个缩影,如今我们在城市管理中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投入正在加大,而数字化、智能化的运用也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葛川告诉记者。
随后,葛川又带记者参观了指挥中心内另一个监控平台——信阳市餐饮油烟监控。这也是一块大电子屏幕,上面实时监控着全市各个县区大型餐饮场所的油烟排放情况。“餐饮场所安装有传感器,一旦油烟排放不达标,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就会报警。”葛川介绍说,餐饮油烟监控等一系列监控平台的设立,将问题发现靠投诉变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让城市管理更迅速、更精准。
葛川告诉记者,城市管理智能化的运用也让广大市民反映身边问题和参与城市管理变得更方便。“我们现在除了设有市民热线之外,还完善了‘信阳12345市长热线微信公众号’。市民关注公众号后,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一部手机反映身边的问题,比如哪里的路灯不亮了,哪条路上的井盖破损了等,拍张现场照,描述下位置,然后通过公众号发给我们,而我们接诉即办,把问题转给相关部门,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跟踪监督。”
对此,市民沈娟就有体会。“我去年通过‘12345市长热线微信公众号’反映过小区附近工地深夜施工扰民的问题,结果第二天那家工地就被敦促整改了,这种智能化的运用确实让我们反映问题更轻松了。”
葛川坦言,我市的城市管理智能化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我市对智能化管理的不断探索和信阳智慧城市的最终打造成熟,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编后:自2021年12月15日起,本报推出“信阳人看信阳”系列报道,截至今日,共刊发18篇图文报道,以信阳人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展示信阳大地正在发生的美好变化。
信阳人看信阳,是个动态的进行时,也是寄予美好希望的将来时。该系列报道暂时告一段落,但信阳人看到的信阳变化会持续不断。在这一过程中,信阳人一定会更加关心信阳、热爱信阳,凝心聚力建设美好信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