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母子逗哏


娘俩都是急性子。这小子总跟我不耐烦,我也总跟他不耐烦。

但每年春节前,他都特别主动跑来,把我家大门擦得干干净净,再贴上福字和对联。这个爱心行动,是值得表扬的。于是,我使劲“拍马屁”:“想喝什么?有红茶绿茶奶茶、矿泉水王老吉。”同时忙不迭地自我肯定:“我多会伺候儿子呀!”

那小子,头也不抬,稳稳甩过来一句话:“大哥,别干扰我!”

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于是“大哥”讪讪地走开,一边还嘴硬:“巴不得离你远远的!”

这,就是俺家日常最普通的娘俩“逗哏”。你不知道啥意思?曲艺名词嘛。说相声,一个是“逗哏”的,另一个是“捧哏”的。逗哏,甩包袱;捧哏,接包袱。笑吧,笑吧,笑死人不偿命。

我们可没有相声演员那两把刷子,但多年的家庭生活,磕磕碰碰,早已练就一张溜索的嘴皮子。“逗哏”是主角,看来俺娘俩都适合。家里就缺一个“捧哏”的。

儿子总是过高估计他妈妈的能力:不仅是“大哥”那么简单,还是“铁打的金刚”。他绝不说“外星人”之类的,否则他从哪儿来,都难说。

所以我摸出规律了,要让他过来帮忙干活,必须用词十分“严峻”,例如:“大事不好!”“万分火急!”

虽然他早已习惯我这种“火烧屁股”的表达方式,但多少仍有些惴惴。不过气人的是,无论如何约定,那小子永远迟到。不就是一个平民百姓吗?整天比国家总理还忙。

但我的女朋友们都喜欢他。每次他去我的朋友王清那儿,总要彬彬有礼地听“王清阿姨”教导仨钟头。实在难得。而他的头脑机敏和知识通达,再加上一口地道的普通话,让王清阿姨不止一次慨叹:“你儿子没去电视台当主持人,可惜了!”

而在我家,只要谈论日常琐事,别说仨钟头,就连十分钟,儿子都嫌累。我也同样:只要涉及家长里短,没兴趣听,三分钟就喊停,要求“直接说结论”。

生活中各种小事,我俩的意见经常相左。他特别认真,我特别随意。用不大科学的说法,就是“星座的差别”。

只有涉及重大话题,例如国际国内、历史地理、宇宙天体,我才会“进入状态”,听任这小子唾沫横飞、纵横驰骋。这也是他最擅长的。

说实话,本人不是一般二般的清纯,一旦崇拜起某个人来,也是没治没治的:两眼放光,脑门发亮,满脸虔诚;偶尔还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那绝对是触及俺的知识“冷门”了。要知道,本人也是蛮厉害的。

我家新买的大电视出毛病了,死活上不了网。数字电视,不上网就看不了。求救电话打去,儿子问:“手机能联网吗?”答“能!”“那就没问题!”可是,手机行,电视就是不行,只有逼着他来。仍然是“大事不好!”“万分火急!”一副今晚不看电视就活不下去的架势。

你说怪也不怪?他一来,啥也没动,电视就好了。莫名其妙!

总得给自己“打圆场”吧。于是,我坏坏地说:“看见了吧?就连电视机都怕你!”进而总结出天下“第N定律”:“神鬼怕恶人!”

那小子,早就习惯了他妈妈的“信口雌黄”,淡定地摆出一副幼儿园大班老师的姿态:“别闹!”然后就是:“你就自娱自乐吧!”

其实,他的优点还是很有几条的。

例如前面说的,给我家贴春联特别主动。听说贴春联讲究日子,这小子可不在乎这个,一星期前就把新春联换上了。还把大门里外糊得满满当当,搞得我不住地提醒:“把门把手给我空出来啊!”逗他的,嘿嘿。

只要他想干的活儿,那小子干劲大着哩。除夕我们看春晚,他揣着一盒湿纸巾,在几个房间转悠。干啥?擦灰呀。

葫芦,代表“福禄”。看看他给俺家挂的葫芦,感动得你不要不要的:门上,墙上,栏杆,把手……那天我仔细数了数,天哪,整整18个!大的半米多高,小的几厘米。

还有,给他妈妈和他妈妈的闺蜜夏阿姨“贴耳豆”,也积极着呢。贴耳豆,是我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耳朵的不同穴位贴上中药“王不留行”籽,对穴位进行按摩,起到治病保健作用。痛,则不通;哪儿痛就贴哪儿。

我们家那小子对此法很是热衷。只见他揣本医书,拿个耳穴模型,一边用探针在耳朵上进行探查,再熟练地在痛点一一贴上耳豆。一双本来就大的眼睛,此刻滚瓜溜圆。那一本正经的“专业范儿”,搞得我和他夏阿姨“毕恭毕敬”,就差没喊“大师”。

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一个七日。吵吵闹闹不可避免,只要懂得“适可而止”;偶尔发发神经也没事,只要别“假戏真做”。然后,“拉帮结伙”,继续过你的小日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