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串门儿


赵明宇

在乡下生活,串门儿是一种习惯,是获取信息、交流感情的方式,总是不由自主地去邻居家坐一坐、聊一聊。尤其是农闲,家庭主妇在家里纳鞋底,感到寂寞,感到孤单,会到邻居家串门儿。在一起说说话,扯东道西,漫无边际地闲聊,不知不觉天色正午,手里的鞋底儿也大功告成了,把没有说完的话题暂且打住,回家去做饭。

男人们串门儿大多是消遣,打发时光。闲着无事可做,踱步到邻居家,坐在一起抽烟、喝茶,聊往事,说农耕,也谈历史,传播奇闻趣事。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是冬天,则会围着邻居家的火炉,聊得开怀大笑,忘记了吃饭。三五个人一起去串门儿,就更加热闹了。有的人钻牛角,爱抬杠,为一件事争执不休,像一幕幽默的舞台剧。

作为一种社交的方式,串门儿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平台,串门儿让人猎取村里的东家长、西家短。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好多的隐秘的事情、奇绝的传闻都是通过串门儿传播的。

有人来家里串门儿,主人家要热情接待,端茶倒水,走的时候还要送出门外,偶尔会送给你几头蒜、几棵葱,相互之间分享,传递着街坊邻居之间的亲情、友情。喜欢串门的人,端着饭碗也会到邻居家去聊一会儿,在邻居的饭桌上分享邻居的菜肴,甚至在邻居的菜瓮里捞一块咸菜。那姿态,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霸气。常到邻居家串门儿,邻居家的狗见了你都会摇尾巴。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串门儿,村里人会怀疑这个人患了自闭症,有些不正常了。而有的人家,如果没有人来串门儿,说明这家人的性格孤僻,人缘不好。

姥姥住在村中央,多年寡居,家里却笑声不断,热闹非凡。农村没通电,一些老年妇女为了节省灯油,晚上不请自来,一伙人围坐在昏黄的油灯下,聊到夜深了,困了,才打着哈欠回家休息。有的年轻妇女手里带着鞋底儿,聊天不影响做针线活儿。如果是白天,老年妇女搬着纺花车子,把“生产车间”带到了姥姥的小院里,“嗡嗡嗡嗡”的纺花声,伴着说笑声,度过一个闲适而忙碌的下午。本家妗子做好饭,有一小段空闲,也要来姥姥家聊一会儿,给我姥姥带来一棵葱、两头蒜,临走带走一块姜。姥姥家是新闻集散中心,村里有什么稀罕事儿,谁家婆媳之间发生斗争,各种信息都在这里传播发布。

如今,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眼睛盯着荧屏,手指刷着微信,很少有人串门了。尤其是到城里居住,高高的楼房,每天关门闭户,自成天地,却经常想起多年前,在农村串门儿的温暖记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