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灌河源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仪式感有多重,年味就有多浓


陈 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对过年的期盼没有小时候那么迫切了,不知是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还是年味变淡。虽然也跟着周围的人们一起赶着回家过年,但是回家吃完除夕晚上那顿团圆饭后,大家就会拿着各自的手机,刷着屏,接收祝福信息,然后粘贴复制群发祝福信息,或者在群里发红包抢红包,不亦乐乎。

回想童年时,我们总是那么热切地盼着过年,大约是因为那时的年,有着与现在不同的仪式感吧。

置办年货。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腊八节一过,杀猪宰羊,腌制腊鸡腊肉。街上的行人多了,小商小贩也多了,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大包小包往家拿,仿佛不要钱似的,小孩子也跟着大人一起去商场买新衣服。路上,还会遇到有调皮的孩子点个鞭炮“砰”的一声。整个腊月,大街小巷、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家庭大扫除。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各家各户就开始进行家庭大扫除,除旧迎新,每个房间、墙角都用扫把打扫一遍,家里的门窗户扇、桌椅板凳也都洗刷一遍,大人小孩齐动手,干干净净迎新年。

腌鱼、腌肉、炸丸子。

腊月二十八九,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悬挂着腊鸡、腊肉、腊鱼等腌制品,厨房里也陆陆续续飘出了炸鱼、炸丸子的香味,因为要准备给正月里来家里拜年的客人吃,所以炸得比较多。小孩子更开心,大人炸好的食品,小孩可以开心地吃个够。

贴对联、年画。

除夕早上,放鞭炮接年,然后,家里的男主人就会在大门、房门上贴对联,在堂屋里贴年画。家里立马就感觉焕然一新,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

辞岁、发压岁钱。

大年三十那天,从早上到晚上,鞭炮声不断,家家户户都准备一大桌子菜,开开心心围坐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年夜饭。

吃完饭,孩子们就帮着父母收拾碗筷、扫地。然后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盆旁边,而且那天的火要烧得大、烧得旺,预示来年生活红红火火。

小孩子最开心的就是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起,开始给长辈们辞岁,长辈们一边笑吟吟地接受晚辈们的辞岁,一边给晚辈们发压岁钱。一家老小嗑着瓜子,吃着瓜果,看着《春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大年初一,父母们不管头天晚上睡得多晚,初一早上必定要起早开门,迎接客人来拜年。小孩子也都不许睡懒觉,穿上新衣服,先去邻居家挨个拜个年。然后和爸爸或者是哥哥姐姐一起带上礼物去亲戚家拜年。长辈们一边寒暄着收下礼物,一边要掏出压岁钱给小孩子,小孩子在推让客气中收下。

现在一想到这个情景,一股暖意还是忍不住涌上心头。毕竟,小孩子最欢喜的就是收到压岁钱。压岁钱多少不限,但那是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亲戚走个遍,正月也就差不多过完了。大家的生活也都按部就班步入正常了。

现在想想,小时候那么盼望过年,不仅仅是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更是因为那时过年充满了仪式感,年味浓,让人期待。仪式感让春节变得与众不同,充满了意义。如今虽然物质条件比那时好了很多,但许多年俗都渐渐消失了。其实,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不如试着找回一点仪式感,保留那些有趣的过年风俗,努力让年味变得更浓一些,也让新春的气息提前到来,跟着春天的节奏迎接崭新的一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