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查家胡同:守“旧”与守“心”


本报记者 李亚云

在浉河区老城街道辖区内,原有许多居民区老胡同,在旧城改造中,半数拆迁,消失在历史记忆中,但仍有半数老胡同保留至今。其中,查家胡同、朱氏胡同、马家胡同等都是以最早或最有名气的住户姓氏命名的。

据《老城街道志》记载,位于解放社区辖区内的查家胡同原长98米,宽2.5米。西起胜利路,东至周家胡同。清光绪年间形成,民国初名查家公馆胡同,1936年后简称查家胡同。

寥寥数笔,勾勒出查家胡同历史来处。昨日,记者步入查家胡同,观景致、访老者,昔日胜景已掩于岁月,查家后代也无从寻找。相比历史,大家更津津乐道的是胡同的新故事、新变化。

“来看看咱这刚建好的小花坛。”65岁的老党员冷爱华带着记者步入胡同南侧的一条巷。只见方的、圆的、大的、小的花坛形态各异,里面栽种着文竹、南天竹、薄荷,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乱序其中。

论观感,小花坛并不出众,但对周边居民而言,这些小花坛意义非凡。“这花坛的建筑材料是我们前期拆除违建的砖头瓦块。这里面栽种的绿植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群众自家的。大家一齐动手,共同美化家园。这虽然比不上那些高大上的花圃,但它连起了大家的心啊!”冷爱华感慨道。

“不要高大上,就要接地气。尽量不花钱、花小钱能把事情办好!”解放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宁告诉记者,在解放社区内,类似这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改造和建设还有很多。

查家胡同内,邮政局家属院和五金厂家属院分立胡同两侧,其中的老年居民占据多数。正如许多老人朴实的生活态度,查家胡同也有着朴素的气质。胡同建设中,弃繁就简,服务于民,深得群众的心。

细观胡同,柏油路面延伸至胡同各个角落;在保证便民出行的前提下,胡同内尽可能多地划分停车位,纾解居民停车难题;新装的路灯照亮居民暗夜出行路;电线捆扎封闭进管道,消除了以往飞线充电的隐患;小小凉亭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处处变化、均得人心。查家胡同的改造没有花架子,尽显朴素味儿。处处实用的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节约勤俭的治理思路。胡同的改造唤起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参与城市、家园治理的信心和热情。守护胡同居民的幸福生活正是查家胡同的最新释义。

查家胡同

查家胡同位于浉河区老城街道解放社区,属于典型老城区背街小巷。在2020年6月浉河区老城街道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来,查家胡同进行了立体、全面的改造工作。如今的查家胡同,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