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焖罐肉制作技艺是将猪肉经过炼油、储藏、再加工等工序制作成焖罐肉的祖传技艺。焖罐肉制作起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当代,百余年来,在信阳城乡世代相传,因发源于信阳,故称“信阳焖罐肉”。信阳焖罐肉制作技艺已被申报为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制作信阳焖罐肉是以信阳土生黑猪的五花肉为原料,在每年腊月,将鲜肉切成长5厘米、厚2厘米的肉块,用盐腌制后风干,入热锅炼至出油,以油淹过肉块、肉皮颜色稍黄为准;将出过油的肉块加适量精盐,装入陶制砂罐中密封,埋入地窖或置于阴凉处储存一星期或数月,待食用时开罐,此为第一次加工。第二次加工是先将葱、姜、辣椒切段入热油锅炸出香味,再加入萝卜或莴笋或霉干菜等季节性蔬菜,取适量焖罐肉放入锅内,再加入盐、酱油、八角、茴香等调料,旺火烧开后装入砂罐改用小火焖熟即成。
信阳有句俗语“焖肉天天尝,身体棒又棒”,足见信阳焖罐肉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在没有冷藏设备保存食品的年代,它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又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美味佳肴。
(文图:浉河区文旅局提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