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逛吃在信阳 打卡网红店”系列报道之罗山县曾店小喻猪油馍

传承老手艺 飘香老味道


本报记者 李亚云

近年,罗山县猪油馍名气日盛,大有与罗山县大肠汤齐名之势。作为罗山县知名小吃,猪油馍受到不少食客的喜爱。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这个在曾经隐于街市的小吃,走进县城、省城,飘香千里。

说猪油馍名气日盛,自罗山县彭新镇曾店村街口可见一斑。从一个老师傅守着一家小摊子,发展到15家卖猪油馍的摊点、店面,仅仅数年时间。这背后不仅映射出越来越大的消费需求,还因曾店村的优越位置,337省道由此经过,交通发达。潘新、彭新、灵山三镇交会于此,人流量大。

昨日,记者循着袭人的香气,步入曾店小喻猪油馍店内,探寻美味的秘诀。小喻猪油馍是曾店十余家猪油馍中的后起之秀,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家的猪油馍食材好、口味正,能尝到小时候的味道!”一名从外地返乡的食客迫不及待地品尝着刚出炉的馍,连连称赞,“正宗!”

好味道源于传承。6年前,接近而立之年的喻威和王静夫妻拜师学艺,自称“做了一辈子猪油馍”的老师傅倾囊相授。“要说猪油馍的历史,我说不上来。但我们小时候,上街吃上猪油馍,那香味儿永远忘不了!”喻威说,“起初的出发点就是学好老手艺,做出老味道。”

“做馍看似简单,但却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喻威将烤制好的猪油馍钳出烤炉,指着流水线似的案板向记者讲述了制作过程。“首先是和面,面是用老面酵头发酵,味道更香。这肉馅都是上好的五花肉加上新鲜的姜、小葱等调料。包好馍后擀薄,撒上黑芝麻,刷上蜂蜜水,馍的口感层次更丰富。”

烤炉中,木炭燃烧得通红。案板上整齐排列的馍马上进入整个制作过程最关键一步——烤制。控制精当的温度和火候是个学问,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喻威将一个个刷过油的馍贴于烤炉炉壁。炭火的炙烤下,馍皮很快变成焦黄色,并渐渐鼓起来,香气四溢。“该出炉了!”喻威麻利地将馍逐一取出。

“这一炉子馍都给我吧。切两个现吃,其余带走!”当天,虽不逢集,但小喻猪油馍的门前顾客不断,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场景。大部分顾客都是开车路过,购买的数量都在10个、20个往上。“今天我们还要赶制100个,发往深圳呢。天天都有外地的订单,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咱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家乡人,在外想要尝尝家乡味儿!”王静笑着说着,手中的活儿没停。

随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王静是山东姑娘,在江西读大学时与同校同学喻威结识,毕业后两人共同打拼,组建起小家庭。而今,两人育有一儿一女,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我俩今年都三十出头了,都说三十而立,靠着传承猪油馍的老手艺,我们也算在家乡立住脚了。守着老人孩子,日子过得热腾腾的!”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乐开了花。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