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灌河源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眼里的雪姐


叶 林

我的生活里有很多人需要去感谢,是他们让我平淡的生活日益丰富起来。在去年年尾,整理一年的心路,我特别想郑重地感谢一个人,她就是很多人口中的“雪姐”。雪姐名叫潘雪,她不比我大多少,是一名80后老师,2002年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她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是实验幼儿园一名普通的园丁。相比较她的职业,我更想介绍她的“副业”。

初见雪姐,是在一次志愿活动中;认识雪姐,是在红十字会禾田志愿者招募中;结识雪姐,是在多次民间志愿活动中。我比较慢热,喜欢一个人需要很久时间,欣赏一个人需要更长的时间。她2016年创立了“禾田志愿服务队”,我和她结识于2018年,她的过去我不曾参与,她的现在,我见证了点点滴滴,一路走来她让我愈来愈钦佩。我也曾当过老师,深知老师的忙碌与劳累,相比较同为教师的雪姐,她高质量完成了本职工作,还把业余时间安排得充实有爱。刚成立“禾田志愿服务队”时,队员只有几个人,都是她的朋友,现在已经有几十人了,有朋友的朋友加入进来,还有不少陌生人,吸引大家的是她的人格魅力,也是团队的力量,更是因为志愿活动本身是一件快乐别人、成长自己的事,有惺惺相惜,有志同道合,有真情实意。

雪姐很喜欢孩子,每年都要去儿童福利院好几次。秋天时,她送去饼干和鞋子,她的本子上记的有每一个孩子的鞋子号码;冬天时,她要和福利院的12名小朋友分享她生日的快乐,一年中对自己最有意义的时刻,她让它变得更有意义;过年时,她送去新年礼物,陪孩子们一玩就是一天,格外珍贵的时间总是显得更加珍贵。每次去的时候,雪姐刚刚出现,就有伸着小手跑过来的孩子。孩子是真实的,喜欢从不会伪装。就像她喜欢志愿活动一样,这是出自骨子里的信仰。

她很关心老人,尤其是苏仙石乡柯楼村茶园组的几位老人。那里的几位老人都是五保老人,五保户集中的地方,往往都是相对贫困的地方,生活给了他们长久的沉甸甸的重担。随着脱贫攻坚惠民工程,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好很多了,但无儿无女的生活仍然是一种孤独的缺憾。从2018年11月初次去探望到现在,雪姐已经组织志愿者去探访了7次。她和他们非亲非故,却不曾缺席他们的春夏秋冬。每次去,她都提前一天买好当天中午的食材,有时是包饺子,有时是做一大桌子家常菜。雪姐是一个只有周末才可以休息的工薪族,但对这些老人,她一直是舍得花钱、花时间去暖心陪伴。每次去,蜿蜒的小路尽头,我们都能看到站在路边等待的卢大爷兄弟两人,那种等待,是父母期盼孩子的等待,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疼。雪姐常说,老人们年纪大了,多陪陪他们,一起吃顿饭,让他们感受到热闹也是好的。是啊,卢大爷常对着满桌子的饭菜,对满屋子的志愿者说:“你们一来,比过年还热闹。”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志愿活动结束临走时,大爷要放爆竹,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不曾有的感动。谢谢雪姐,给了我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对余生始终怀有晶莹剔透的向往。

跟着雪姐久了,就会发现她不只关爱孩子、关心老人,还关注特困家庭。我们一起去过的特困家庭里,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孩子是脑瘫儿,10多岁了,不知道危险,乱跑,打人。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能做什么呢?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个家庭依旧不堪重负,除了惋惜揪心之外,我们的力量很有限,每当善良想发光的时候,总难免被现实逐渐淹没。雪姐说,做父母的最辛苦,我们送去一些米面油,能够缓解一点儿是一点儿。是啊,人生多艰,有的人在小时候就体会到了,但无论怎样,在艰难的日子里,一点星火也许就能点燃一片光亮,或许一片光亮就能温暖某个疲惫不堪的身躯,让他在负重前行中少一点冰冷的绝望。

常常想喊一声“雪姐”,是雪姐带我进入了志愿者这个大家庭,也是雪姐让我在一次次志愿活动中感悟生活。雪姐常说“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她的简单,也许就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做志愿者,也许就是当时的初心如磐,注定了今后的使命在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