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桥胡同:一半烟火一半诗


本报记者 李亚云

步入平桥区平西街道小桥胡同,仿佛踏进一处归隐于市的世外桃源。青石板路、仿古门楼、白墙黛瓦、流水潺潺……在步步景致的引领下,不觉走入胡同深处,一探其中的寻常烟火与不凡味道。

小桥胡同,得名已久。“20世纪90年代,这边的民居渐渐多了起来。因此处有平西沟穿巷而过,之前胡同入口处有座小桥,因此得名小桥胡同。2020年胡同改造后,河道隐于地下。虽已不见小桥,但小桥胡同的名气一下子打响了。”昨日,向记者谈起小桥胡同的历史由来,团结路社区工作人员陈金芳神采奕奕。

作为胡同内最早入住的一批居民,64岁的张广强对小桥胡同饱含感情。“这里就是难舍难离的故土啊!”头发花白的张广强带着一声叹息,“这房是我1995年建的,1996年搬进新家。那时候门前是稻田,夏天夜里,青蛙叫得热闹。”张广强提高了声调,打破了记者脑海中的乡村夏夜图景:“污水倒灌家中,只能拿盆舀。苍蝇蚊子成堆,哪有宜居可言?”张广强双手一拍,眉间起了沟壑。

下一秒,他的脸又由阴转晴。“现在可不一样了,胡同经过改造焕然一新,咱出门就像走在公园里呀!”张广强的面容又舒朗起来。“姑娘,你可别光看表面。面子美不算真美,真正让咱老百姓受益的还是地下管网工程,雨污分流、管线入地,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污水不倒灌,才是解决了我们生活的大问题。”张广强动情地说。

石榴咧嘴,木瓜澄黄,树干伸出院墙外,硕果压枝,随风摇曳。推门见一方小院,阳光房内三五好友喝茶小聚,一旁的山茶花正含苞待放。这样的惬意休闲,全然将闹市的匆忙喧嚣拒于门外。62岁的吴健在小桥胡同居住了20余年,左邻右舍都处成了亲朋。从生意场上退居家庭的他怡然自得。“出门是城,归巷为家。在城区有这样的休闲空间,又保留着这样的乡土人情,难得!”

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堵”到“疏”,楼院由“乱”到“齐”。2020年6月,小桥胡同改造项目启动以来,看得见的是喜人变化,听得到的是幸福心声。秀于内,显于外。小桥胡同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参观的游人。曾经其貌不扬的老胡同一夜走红,声名远播。“咱小桥胡同还曾上过央视呢!”吴健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今年年初的汉服创意集市上,一万余名游客走进小桥胡同,逛集市、看汉服、听豫剧、论茶道,在小桥胡同邂逅国风新韵。活动现场,舞龙、舞狮等节目精彩纷呈,迎来在场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茶艺展示、香道表演、花道表演、书画摄影、非遗传承艺术作品沿街摆设,让游玩的市民放慢脚步,驻足欣赏,享受属于自己的慢时光。

除了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日常的小桥胡同也浸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平桥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豫茶书院、信阳特色菜馆等散落于胡同间,串联起小桥胡同独有的文脉和味道。在这里,游人可以享受美食琼浆、可以闻见文化墨香,还能体会到梦回故乡。

是夜,华灯初上,小桥胡同更添几分典雅古韵。回望胡同深处,一半是烟火,一半是诗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