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平桥区长台关乡菜农刘英俊:

返乡创业种蔬菜 带动村民齐增收


本报记者 周 涛

“多亏了英俊,俺现在一个月工作20天,能挣1200多元钱,活轻松,还能照顾患病的大儿子。一年下来,至少能增收1万多元钱……”12月6日,在平桥区长台关乡杨庙村一个蔬菜大棚内,52岁的村民程清荣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程清荣口中的“英俊”,名叫刘英俊,是蔬菜基地的负责人。2015年,因家中老人、怀孕的妻子及孩子需要照顾,当时36岁的刘英俊抱着“出门在外千日好,不如在家一日亲”的心态,毅然放弃在郑州建筑工地的工作,返乡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刘英俊起初对于“干点什么”踌躇不决,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英俊听一位北京的朋友说种大棚蔬菜可以赚钱,于是在自家门前土地上搭起大棚,种了六七亩菜。

“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一开始想着试验下,没想到效益还不错。”刘英俊告诉记者,为了少走弯路,他循环浇水、施肥、植株、预防病虫害、采摘蔬菜等“固定动作”的同时,在菜市场卖菜时总向有经验的老菜农请教种菜技术。由于勤奋肯干、忠厚实在,种出的菜品也好,刘英俊很快在菜市场立住了脚,订单不断。

2020年,刘英俊投资了近50万元,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30余亩,种植有芹菜、茼蒿、小白菜、黄心菜等。“现在每亩地每年能挣2万元左右,主要是把菜卖到各个蔬菜批发市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刘英俊告诉记者,蔬菜基地一年四季都需要用工,种菜收菜活不重,他便找当地一些家里相对困难的村民来。

“每个月差不多有20天在这干活,除除草、收收菜,每天能挣60元-70元钱,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到哪能找这样的活啊。”77岁村民殷花兰告诉记者,“英俊人真的好,每次卖完菜,第一时间就给我们结算工钱,逢年过节还给我们送菜到家里。”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困难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刘英俊下一步将扩大种植规模至100亩,并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有农户或返乡创业人员有意愿的,我们会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振兴杨庙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英俊信心满满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