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万
从安庆市溯长江百余里就到了小孤山。
小孤山之“孤”首先是它虽属安徽却距江西九江更近,这样既被行政区划分割,又在地域上被边缘化。它又不与其他风景区相连成群,故愈孤。深秋是枯水季,我们来到的北岸现已被人为地加以修垫,游人很少,也没见到旅游部门的管理服务人员。江堤内除可供燃放鞭炮的小棚外,修葺期间小孤山“孤”得门票也懒得收。
但小孤山又的确是一胜景。
登山小路从启秀寺山门进去,石阶窄陡,山寺靠山而建,白墙黛瓦,约五层,登山也就是游寺,待登到最高处的平台,放眼南眺,见大江奔涌,江水浩荡,万里晴空,使人顿觉胸襟开阔,豪情陡生。心扉如吹拂如洗涤,愉悦澄澈。江上巨轮小舟上下如梭,到山下即鸣笛致敬。环顾秋山,杂灌和小树依然让小孤山见青显翠,与间或露出的嶙峋怪石把整座山一起妆成一个柔美的少女,因此小孤山又称“小姑山”。美丽感人的传说与“小姑”一起静静地聆听风吟涛吼,默默注视着沧桑巨变。
小孤山山路险峻,峭壁直立。同镇江焦山等长江上的其他山体一样岩石风化严重,将脱的破岩挂在江边摇摇欲坠,令人生畏。所以现在的上山路出寺后门便到半山腰,危险不能再登,也就到不了梳妆亭——小孤山就两处人文建筑,一寺一亭,不繁不简。
村民向我们介绍从外看小孤山:“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小孤而多姿,好一座玲珑的巨型盆景,若非造化,谁能为之!
有一张小孤山百年前的照片,那时的小孤山四周皆舟楫,现在只有汛期才成江心之山。枯水季和人们的修垫却使它成了江边之山。我想还是将北岸的江道恢复原貌的好,不应图登临方便而“煞风景”。
小孤山素称长江钥锁,历来为兵家所争,南宋时山上就设有烽火台、哨卡等。元明之时也发生过大规模水战。朱元璋曾把自己在这里的经历说成神话,无非借以证明自己“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制造出其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难以为信。只有晚清时太平军与湘军的一场厮杀给人真实的震撼。
“书生笑率战船来,江山旌旗耀日开。十万貔貅齐拍手,彭郎夺得小姑回。”攻取小孤山后,彭玉麟的豪迈与喜悦跃然纸上。
彭玉麟,清长江水师与北洋水师的创立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又与曾、左及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不怕死、不要钱、不要官”痴情重义,忠纯高洁,可为人镜,为当时后世景仰。
史载,彭玉麟率长江水师攻小孤山。太平军“缘岸列炮、丸发如雨”,舰艇无遮挡,死伤惨重,众将士无避弹之法。彭说我有一法:“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次日他以统帅之身“植立船头”大呼“今日,我死日也”,全体将士激发出不怕死的气概,拼命向上猛扑。有畏炮者,众皆讥笑之,以为耻。血战又两日,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破小孤山,就有了彭玉麟分赠诸友的上述诗句。我只是觉得血河尸山“书生笑”从何来?这场战斗给小孤山又添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有了网络后,好像游记之类已成多余,其实游历江山胜景,观闻人杰地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丰富多彩。游小孤山回来后,我想象它的清风月夜,想象它面前的排空浊浪,想象它的银装素裹……这是一组简介、几张图片所能表达、容纳的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