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逛吃在信阳 打卡网红店”系列报道之刘记烙馍卷面筋

小店三迁 唯鲜香不变


本报记者 李亚云

位于小桥胡同的刘记烙馍卷面筋小店

源于漯河,扎根信阳。刘记烙馍卷面筋开业11年来,历经3次搬迁,根却越扎越深。从平桥区科教路路口到团结路,再到小桥胡同,这家小店颜值步步攀升、食客闻“名”而来。之前是身在闹市人不识,而今变“网红胡同”里“网红店”,这家小店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也成为城区改造的受益者。

昨日下午4时,小桥胡同入口处,刘记烙馍卷面筋开门营业。在青砖飞檐的建筑之下,这家小店显得颇有格调。三五顾客陆续前来,很快店门口就排起了队伍。烤串、撒上芝麻和花生碎、抹上辣椒酱加芝麻酱、卷饼而成。店主刘运红和关海霞夫妻俩各有分工,手下麻利。小店虽名烙馍卷面筋,但肉串、金针菇、韭菜、鱼豆腐、鸡胗、香肠等皆可“卷”。十余种不同食材摆在烧烤架上,等待客人品尝。

一口鲜香,来之不易。46岁的刘运红每天早上7点准时去市场采购新鲜食材,回家清洗、穿串、腌制。比他小一岁的妻子关海霞则早早起床烙饼皮。“每天大概需要烙600张饼,夏天生意好,得准备更多。”关海霞告诉记者。

“别看现在生意好,刚开始我们俩可打过退堂鼓。”夫妻俩相视一笑,关海霞回忆起11年前的情景。“我俩都是漯河人,这是我们家乡的本土小吃。刚开始营业,可能大家吃不习惯。因为信阳人习惯直接吃串儿,很多人当时都是吃了里面的(烤串),扔了外面的(烙馍)。”

但“坚持”二字是这对朴实的夫妻最简单的生意经。“只有干下去,才能扎下根!”刘运红坦言道。11年间,从起初的靠口碑留住客人,到而今靠网络吸引客人,这间不到5平方米的小店日渐红火起来。

就在3年前,它曾是团结路上最“火”的小吃店。但因团结路拓宽改造,刘运红夫妻接到搬迁通知时,心里直“打鼓”:“怕啊!怕老客户找不到,怕火热的生意冷下来!”

新店选址小桥胡同,店面刚落地,胡同大改造。面貌一新的小桥胡同成为城区颇受市民欢迎的打卡地,各种文艺活动不定期上演,小小胡同,人气十足。夫妻二人,“惊吓”变“惊喜”。

都言“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历经三次搬迁,但小店的生意日益兴隆。“之前上学自己吃。后来结婚了,带着老公来吃。现在有了孩子,一家三口过来吃。”王雨涵排在长长队伍的最后面,她告诉记者,这家店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老粉”,这家小店带来的味觉记忆成为家乡的味道。

本是外来客,渐成信阳人。对刘运红和关海霞而言,信阳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所,更像自己的第二故乡。团结路改造之时,关海霞手捧烙馍卷面筋的巨幅图片挂上了宣传墙。而今,团结路拓宽通车、小桥胡同焕发新生。作为城市之变的受益人,刘运红和关海霞盼着信阳明天更美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