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城文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韩冬: 万象河上的“摆渡人”


孙志祥 卢孝青

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省商城县观庙镇西部,有一条万象河,河流千回百转,昼夜不息,流经之处树木茁壮、五谷丰登。观庙高中就坐落在美丽的万象河畔。民间传说,学校的位置恰在“鲤鱼跃龙门”处,只要高考逢雨,定会有更多学子考上大学。被誉为“大别山下的状元乡”的商城县因观庙高中卓越的教育成就而声名鹊起。

观庙高中建校于1975年,是一所偏僻的农村高中,半个世纪以来,像奔流的万象河生生不息,始终不渝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两万多名大学生。学子们分赴祖国各地,成为国家栋梁。这里,不知有多少农家子弟“跳农门”“跃龙门”,不知有多少家庭因此翻身脱贫。万象河畔的数百名教育工作者,奋力划桨,把一届届学子渡到理想幸福的彼岸。备受恩泽的百姓感激地把他们称为“摆渡人”。观庙高中的副校长韩冬就是这样一个“守望者”和“摆渡人”。

“办好学校是最好的扶贫”

据住建部最新消息,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城镇化如台风席卷城乡,在造就城市繁荣的同时,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空心化”。

观庙高中是一所离县城25公里,与光山县、潢川县比邻的农村高中。农村高中办学是经过两个筛选后的兜底:家庭中有能力的,进城了;学生中拔尖的,被县城选拔了。留下的多是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

1997年,21岁的韩冬大学毕业,他坚定专业理想,被分配到余集高中任语文教师。2006年,韩冬调到观庙高中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又先后任工会主席、副校长。

那年,观庙高中迁新址,新班子一致认为,办好学校对欠发达地区是最好的扶贫,观庙高中一班人决心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以建设新校为契机大干一场,在脱贫攻坚中展示教育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唯有教育才最深刻地改变学生。韩冬把这些寒门学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新学期伊始,他总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详细摸排统计;一有时间,他就深入班级与学生悉心交流,对成绩不好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贫困家庭的孩子,韩冬总是给予更多的爱护,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多年来,他自己对特困生的无偿资助就达数万元。学生冯某,家庭困难,父女三人相依为命,韩冬让妻子多次给她购买衣物;留守学生余某、樊某经常被韩冬邀请到家吃饭;韩冬多次资助孤儿吴某、向学校申请免除吴某的学费,并帮助他申请社会资助;学生余某,父亲病重没钱治疗,韩冬数次资助,并发动师生捐款两万多元。吴某、余某今年参加高考,都顺利考上了大学。

韩冬还承担了观庙镇8个贫困户的帮扶工作,5年中往返于单位和帮扶户之间,为贫困户想对策,找出路。贫困户生病了,他积极和医院对接。贫困子女上学了,他积极为孩子办理各种帮扶手续。

2020年疫情期间,韩冬组织老师开展线上教学,带领老师把书本送到学生手上,他号召教职工捐赠旧手机给学生急用。贫困户学生袁某没有手机,他花1000多元买一部新手机送去,接过新手机的那一刻,学生袁某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年高考,袁某顺利拿到了河南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考上清华大学的寒门学子江群曾在给韩冬的信中说:“韩老师,您渊博的知识充实了我的大脑,您人格的魅力震撼了我的灵魂……”

“亲情债可以不还,学生债我不能欠”

韩冬的座右铭是“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做人”。在观庙高中,同事们说韩冬是“工作狂”,20多年来,他极少因私事请假。

2005年6月,接近高考,韩冬儿子患病,治疗期间需要夜间陪护,韩冬即使熬了通宵,第二天仍坚持上班。

2010年12月的一天夜里,学校熄灯后,韩冬从老校区回家的路上被车撞倒,面部、膝盖受伤。医生建议休息,可第二天他就带着伤,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教室。

2016年5月,韩冬因病手术,伤口还未完全愈合、缝线未拆,他又急忙忙提前到校……

对妻子,韩冬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妻子常开玩笑说:“我连他的学生都不如。”2001年8月,妻子临盆住院,直到进产房时他才匆匆赶来,愧疚地解释说:“我刚把课上完赶来。对不起,来晚了。”

对父母,韩冬是一个“不合格”的儿子。2005年母亲做了大手术,身体不好,2007年父亲去世,母亲不愿离开老家,一个人住在百里外的山区乡村,韩冬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很少有时间陪伴。2021高考前夕,母亲病重,韩冬在母亲卧病在床的50多天里,仅在学校月休的时间陪了一个晚上。

自古忠孝难两全。韩冬说:“这辈子有些亲情‘债’可能永远也还不上了,但学生的债我不能欠!”

“韩老师真是高手,我佩服”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如何成为一名让高中生佩服的优秀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自己的语文教学方面,韩冬采用分层法,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课堂上注重情境教学法,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音乐欣赏等多种方式立体呈现;推行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不论是自己教学还是管理教学,韩冬都反对死记,提倡活教、活学,重视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他倡导课堂民主,落实“分类指导、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主张教学个性化。他常说:“每个学生,基础再差,都有特长,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生刘某,性格内向,基础差,韩冬不断鼓励他,最后也敢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学生李某,性格自傲,爱钻牛角尖,经常问难题“考验”老师,韩冬接手他班不久,李某就变成了“谦谦君子”,踏实勤奋,学习刻苦,同学问原因,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真是高手,我佩服!”

“如果我迟到了,大家都可以旷课”

到观庙高中任职以来,韩冬给自己制定了“七勤”标准和“七项日常”: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记录,勤总结,勤反思;带一次操,听一堂课,参加一次学科组研讨,座谈一名老师、一名学生,每节课巡查一遍教楼,每晚巡查一遍寝楼。

早在2005年,韩冬担任复习班班主任,有学生懒散,早晨起床迟缓,甚至有学生干脆不起床。开学之初,韩冬在班内宣布:“从今以后,如果5:40我没到班,你可以迟到;如果我一天没来,你可以第二天不上课。”此话一出,教室一片哗然,但一学期下来,韩冬没有一次“违规”。在他的带动下,少数学生的懒散行为消失了,紧张有序的学风形成了。

作为校级领导,韩冬始终亲临教学一线,每学期他都坚持自己包班、包学科组、带“徒弟”,经常到各班上班会、做演讲。他经常家访,奔走在学校和学生家庭之中,不计报酬得失,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

观庙高中功勋教师余洋动情地说:“韩校长都这样拼命工作,我不好好工作怎么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呀?”

韩冬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

岁月更迭,摆渡不息。一茬人被送上彼岸,新的一茬又来;韩冬,这位万象河的摆渡人依然在奋力划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