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处于秋收、秋耕时节,这个时节需注意预防钩体病。
一、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本病早期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者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二、流行病学
1.流行特征
钩体病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多于夏季(6-10月)发病,主要在欧洲和亚洲流行,东南亚为重流行区。21世纪以来,我国钩体病发病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态势,近10年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仍然有报道存在小范围的散发或者暴发疫情。
2.传播源
钩体的自然宿主动物分布广泛,以鼠类、猪、犬、牛、羊、青蛙等常见宿主动物对人类影响最大。
3.传播途径
带菌动物的尿液或粪便排出致病性钩体污染水源或土壤,人因接触而感染。
4.易感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等感染机会多,一般是农民。
三、临床表现
感染钩体一般潜伏期在7-14天,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5种类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