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金秋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稻香芬芳。
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回顾我市在文旅画卷中绘就的精彩篇章,让人振奋不已——
在2020年度省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中,我市位列全省第一等次;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市获评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6个;民族歌剧《八月桂花开》走上上海国际艺术节大舞台;我市8家红色旅游景区进入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提出“两个更好”的重大要求,赋予信阳新的荣光和使命。
随着“一山一河”等一批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信阳文旅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今,信阳正把建设文旅强市作为加快振兴发展、实现“两个更好”的重要突破口,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抢抓政策叠加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老区振兴发展积蓄新动能、增添新后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惠民润物无声
新县周河乡毛铺村成立留耕文化合作社,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助力乡村振兴相结合;平桥区世纪广场智慧书屋让市民静享阅读之趣;息县弯柳树村文化大讲堂,一场场主题鲜明的报告会让村民受益匪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
近年,我市始终坚持唱响新时代、弘扬正能量、增强群众性、提升参与度,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文艺演出展览和科技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仅2020年全市就组织开展“春满中原”“百姓大舞台”“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群众文化活动2600余场次,惠及群众180万人次。
同时,我市还探索“文化合作社”工作实践,创建“文化合作社”示范村,挖掘培育基层文化能人,引导农民自办文化;以文明创建为牵引,着眼丰富社区文化,2020年组织13支市级志愿服务队到基层、进社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100余场次,申城大街小巷尽显“信阳红”……
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市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
2020年度全市文体传媒累计投入12.12亿元,人均136.47元;不断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发展;实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整合市县区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各级公共文化云资源内容有效对接、互联互通……
目前全市已建成博物馆(纪念馆)36个、公共图书馆12个(国家一级馆6个)、文化馆11个(国家一级馆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09个,旅游厕所900余座,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艺精品百花齐放
今年1月,以商城籍抗战英雄赵崇德为原型的抗战电影《钢铁流火》正式开机;
今年5月,以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主线的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精彩上演;
今年6月28日,由我市创作者熊驷龙撰写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大别山》首发式举行……
时代呼唤“精品”,“精品”为时代服务。近年,我市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及全市中心工作,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征集、展演活动,创作推出一批以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为主题的精品力作——
由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策划创作的红色主题电影《红色的弗拉基米尔号》,入围中国文联2020青年扶持项目。《红二十五军》《商城起义》等革命题材长篇小说,用文艺精品弘扬大别山精神。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后,全市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现实题材文艺精品:息县倾力打造嗨子戏《长淮飞渡》、新县创编的歌舞剧《红色大别山》、光山县创作的新编花鼓戏《油茶花儿开》、信阳师范学院创作的话剧《大别山上红旗飘》等深受群众喜爱。
2020年7月我市举办了首届大别山舞台艺术创作大赛,推出了100余件具有时代精神和信阳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讲好“信阳故事”、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实现“两个更好”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市艺术中心重点打造了《桃花夫人》《开漳圣王陈元光》《春申君——黄浦江上》等戏曲重点剧目,在全省戏剧赛事中屡获大奖,在我市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市各级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作品传递温暖、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共创作戏曲、诗词、舞蹈、剪纸、摄影等各类抗疫作品318件,涌现出快板《众志成城抗疫情》、剪纸《天使赞歌》等文艺精品。市县(区)公共文化场馆通过新媒体平台全年推送优秀文艺作品2500余个(件)。
文学佳作繁花似锦,戏剧事业薪火相传,书画艺术翰墨飘香,民间艺术大放异彩……信阳文艺精品化之路愈走愈宽广。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我市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绿色发展的优势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全域游”,唱响“红色游”,提升“绿色游”,文旅产业持续向好、亮点纷呈。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将革命老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等“四区一屏障一枢纽”。
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将“两个更好”写入文件指导思想,并提出“支持革命老区立足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都把信阳确定为区域中心城市,支持信阳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依托大别山区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做强红色研学、生态休闲、古色乡村、茶食品鉴等产品,建设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为老区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诸多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山水信阳 休闲茶都”品牌越叫越响,鸡公山等名片越擦越亮,茶旅融合、茶食和合、红色研学等旅游品牌竞相绽放;全域旅游发展迅速: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处(新县、浉河区),数量居全省第一。
“十三五”以来,全市接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17.6%和28.9%,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在“旅游+”的引领下,我市健康、旅居、体育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工文旅项目18个,总投资246.25亿元;拟开工项目45个,总投资618.07亿元;新谋划近5年项目48个,总投资196.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抓住国家建设长征文化公园的机遇,建立点、线、面贯通的红二十五军长征主题文化公园,构建全方位的红色文化展示体系,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朝着‘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部地区短期休闲度假目的地’的目标不断前进,扩大文化影响力,擦亮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发展壮大一批骨干文旅企业,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以上,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贡献文旅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