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记者昨日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我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明显。
根据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我市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方向为两大类13项,其中属于省定我市特色产业的有水稻、弱筋小麦、油茶、茶叶、水产品、花生、蔬菜、花木共8项;属于本地特色的产业的有畜禽、食用菌、中药材、油菜、红薯共5项。2019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调优品种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响特色品牌、调长产业链条,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产业发展呈现出特色养殖规模更大、绿色种养覆盖更广、特色农业品牌更响、产业链条延伸更长、产业聚集程度更高等特点。据统计,我市弱筋小麦、再生稻、稻田综合种养分别发展到247万亩、47万亩、103.1万亩,茶园总面积215.3万亩,油茶总面积98.29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103万亩;截至6月底,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企业(不含固始)139家,产品202个,新增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7个,累计69个。17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3.36万人,预计实现主营收入314.76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持续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持续做强农业品牌,试点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整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并积极推动农产业加工业转型升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发展基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