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正如火如荼进行,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目光聚焦东京。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绝大部分比赛以无观众形式进行。有媒体报道,这次奥运会预计损失超过人民币50亿元的门票收入,东京景点也游客稀少。而回顾往届奥运会,举办地在赛事期间几乎都是游人如织。
在我国,体育旅游的热度也正在上升。行业数据显示,体育旅游市场正在逐步扩大。记者采访了解到,体育旅游能让游客有更好的参与感,受到广泛欢迎。而另一方面,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做好安全保障。专业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要完善体育旅游项目的标准,推进体育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留住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体育旅游升温
沙漠徒步、雨林探险、行走高原、穿越无人区……布丁是一名户外运动领队,有7年户外运动带队经验。“徒步、探险可以体会走进大自然的乐趣,还锻炼身体。”布丁说,“这个行业近几年越来越热门了。”
记者在多家旅行社发布的旅游线路中看到,“景区+露营漂流徒步”广受欢迎,这种线路以短途游为主,时间多为1天~2天。“火山露营”“草原徒步”“骑马专线”等线路尤为热门,近期的名额基本饱和。“夏天参加漂流项目的游客很多,去往海拔较高景区徒步的线路也比较受欢迎。为了保障游客安全和旅游体验,我们每期线路都有人数限制。”北京一家户外运动机构的领队阿军告诉记者。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体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提到,不同地区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旅游,例如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是冰雪旅游,中西部地区则依托山地丘陵、沙漠河流等开发了峡谷穿越、山地自行车、荒漠探险等项目。
近年,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常在春节、国庆等假期联合发布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张佑印认为,体育旅游热源自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个方面。游客已经从“看山看水”向“游山玩水”转变,景区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开展体育旅游项目,能留住游客,延长游览时间。
安全保障是必需
体育旅游项目以参与型为主,爬山、跑马拉松、骑行、徒步等是大众参与广泛的项目。“在传统的旅游方式里,游客往往是旁观者,而体育旅游能让游客变成主角。”布丁说。
亲近自然带给布丁许多特殊感受。他曾带过一支120人的队伍前往库布齐沙漠进行为期6天的野外挑战。“开始时兴奋的情绪占主导,到后面则是自我能量的迸发,体能消耗到极限,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力量。每一次带队经历都让我对自然增添一份敬畏。”他说。
进入沙漠之前,布丁团队要为每一位参与者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应急自救、医疗常识等内容要求每一位参与者必须了解,正式体验开启之前要在沙漠外缘进行实践模拟。在布丁看来,沙漠之旅不单是进入沙漠那几天的经历,前期准备和安全保障是体育旅游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程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户外探险的乐趣。
在布丁带过的队员中,有一部分参与者源于冲动,希望体验特殊的旅游线路,但真正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并不多。“贴身要穿长袖速干衣,穿在中间的衣服要保暖,外层要穿防水服,即便是这样的常识,很多初次参与户外探险的人也不知道。户外急救等关键时刻救命的专业知识普及程度就更差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如果专业救援不能及时到位会很危险。”布丁说。
完善标准、留住人才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六届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们有了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我国体育旅游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近年国内不少省市出台政策发展本地体育旅游产业。例如,山西今年印发相关意见,立足全省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推进体育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海南去年出台《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明确2023年到2025年创建完成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在张佑印看来,当前体育旅游业的针对性政策相对不足,很多业态都是在“打擦边球”,没有完善的政策和标准。目前部分海域的摩托艇、拖伞项目等都无法“名正言顺”地开展,越野跑、登山、徒步攀岩、野外生存和蹦极等体育旅游项目的相关标准都还比较缺乏。
“目前体育旅游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的专业人才还相对匮乏,同时缺乏大型的体育旅游企业,无法提供相对有吸引力的岗位,限制了这方面人才的发展。”张佑印表示。
张佑印建议,相关部门要出台体育旅游标准,尤其是各体育旅游单项活动标准,还可以通过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省、市、县)、体育旅游示范景区等工作,推进体育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体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明星企业,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据《工人日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