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地名文化


尤新峰

(接上期)

在淮河干流沿岸有很多以湾、河套、河里套、东河套、西河套命名的村庄,其中湾很多,较著名的如邓湾、宋湾、金湾、刘湾、朱湾、杜湾、杨湾、巴湾、沙湾等。有些带湾的村庄今天距离淮河干流很远,如台头的刘湾以及谷堆的朱湾、杜湾、杨湾、巴湾、沙湾等村都距淮河干流有一定的距离,但它们的旁边都有古水道,这些水道均为淮河的故道。通过这些地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时候淮河淮滨段是非常弯曲的,除我们已知的芦集、邓湾两乡保留有淮河故道以外,乌龙港、引河、期思河、旱河、期思大沟河以及台头尤湖、韩湖、天镜湖和王店乡前黄楼附近的王湖都是历史久远的淮河故道。古淮河的变迁在淮滨地名中被记录下来。流经淮滨北部的洪河古称汝水,在淮滨王家岗乡刘寨村附近汇入洪河(今称洪河口),古时的汝河入淮口在今天的谷堆乡孙岗子村附近。洪河淮滨段也非常弯曲,从新蔡入淮滨后沿河比较有名的村庄有西简湾、东简湾、牛旦湾、龙项湾、赵湾、河湾、陈埠湾、张湾、王湾、费湾等。洪河最大的弯道当数从马关集弯向北直至安徽地理城边又南下至淮河王家岗浅孜村。这个变道经裁直后其中100个自然村划归安徽阜南县洪河桥乡。其他如固城乡河湾村、栏杆街道王湾村、王家岗乡费湾村和泗河村,在洪河改道取直后都形成四面环水的村庄。这些以自然实体命名的地名不仅记录了河道的迁徙变化,同时记录了淮滨人民对河道的治理。为了抵御洪水,淮滨人民会把居住的村庄垫成很高的台子,乌龙集过去港南街有侯台子、殷台子,港北街有杨台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建起很多新的庄台供沿河群众居住,以台命名的村庄增多,比较著名的有邓湾乡的叶台、陈台、王台、迎风台、火烧台、八个台,芦集的白台、前后樊台,谷堆的汤台,赵集的水台等。新建的庄台有些直接带上“新”字,如王店乡的新河台、新业庄台和台头乡新庄台。淮滨建县后在治淮和发展水利方面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地名,较有名的如新里镇永红渠、王店乡白露河分洪道、谷堆乡友谊港、马集镇西大港。还有些村庄直接以淮河、白露河、洪河等新建大堤为名,如西河埂、新河埂等。

地名中保留的

历代战争痕迹

在淮滨地名中以营和寨命名的现象不少,营是宋、明之前的地名遗存,而寨则是产生于明末的农民起义和清朝的捻军起义。淮滨芦集乡刘寨村发现的“军司马印”、固城乡固城村发现的“假司马印”都是东汉时期的军印。台头乡丁营村发现的“都统所印”是金朝军印,王店乡白岗村发现的“义兵千户之印”是元朝军印。淮滨淮河两岸是古战场,所以以营为村庄的名称是历代军营变为民用的情形决定的,较有名的如新里镇李长营、张里侉营和赵集镇铁炉营。固城乡张井村有一处“城上”古遗址,靠近遗址有条南北走向的古水道,两边有两个叫冲东营、冲西营的村庄,说明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驻扎有楚国的士兵,只有南方人才把水道称为冲,淮滨当地人只称为沟、港、河等。至于淮滨很多以寨命名的村庄,时间要晚一些,像新里镇黄李寨发现的木主牌位记录了此寨为抵抗明末李自成起义由黄、李二姓同建。还有一些寨是重修或新建于清朝的捻军起义时期。为了镇压捻军,清军在淮滨地区多次与捻军交战,当地的地主武装也纷纷筑寨抗捻,配合清军作战。捻军在乌龙集与清军开展殊死搏斗,并在王家堰、任堰设埋伏,击毙清光州判署的州判等官员,又在三空桥乡张庄一带伏击清胜保部,毙敌甚众,清军阵亡,士兵埋在张庄一带,所以当地百姓从清朝末年以来就称张庄村为张鬼坑,1970年后才改为张庄。淮滨以寨为村名的村庄近200个,有些寨当年被攻破后就直接称为破寨,如吴破寨、陈破寨。

地名彰显着淮滨人

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从地名中可以看出淮滨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友好,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动物、植物、粮食、树木都能成为自己心爱的村庄的名字,以树为例就有丁桃园、柿子园、梨树园,有桂花村、梓树村、柳树围子、椿树寨、榆树庄、栗树园等。这些村名说明以前的淮滨地区树的种类还是非常丰富的,只可惜现在有些树已经很难看到了,比如梓树。从村名也可看出淮滨人很早就栽种桃、梨、柿等水果。当然今天又有了发展,如猕猴桃、葡萄、草莓、广柑蔗等质量都非常好。从台头结释寺出土的石像铭文记载的茶塘湾地名,说明淮滨明朝甚至之前就种茶叶,这些茶树分布在淮河两岸。今天,张庄乡、邓湾乡、芦集乡仍有个别地方种茶。以动物作为村名的有老猫窝、狮子窝、哇子窝、哇子树、鲫鱼坑、燕子楼、鸽子笼、老鹳塘、蛇营子等。这些村名说明淮滨人历来都是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的,而且有鹭鸶、老鹳、蛇等动物,证明淮滨地区历来就是河流变迁形成的宝贵湿地。以植物为村名的如茅草围子、蓼草滩、莲花塘、老藕塘、荆条园、乌茨园。以蔬菜、粮食作物为村名如腊菜楼、萝卜寨、麦茬口子、麦仁店,这样的名称让人觉得朴实、清新、亲切、自然。

淮滨地名文化非常丰富,除冠以姓氏的营、庄、寨以外,多是以地理实体命名,如围、坡、岗、坎、塘、港等,并贯以方位词如前岗、后洼、东埂、西坡等,贯以时间词如老宅、新埂等,贯以量词如八个台、五亩园、三空桥、十二连塘、八里庄、三里庄、九里庄,指事清楚,易记易懂,给人一种亲切自然、实实在在的感觉,体现了淮滨人民朴素诚实的文化性格。古时候的淮滨地区正如清康熙息县令在他的《过乌龙集即事》诗中所说的“人敦礼让商山俗,野遍桑麻白社风。闭户不知门外事,桃源一径想能通”。 (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