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城文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镇本色


罗 云

我生在小镇,长在小镇,对小镇有特殊的感情,愈久远愈强烈愈炽热。

小镇古朴与新潮并存。

小镇坐落在一个慢坡上,上半边的民居拾级而上,下半边顺势而下,街道南北走向,两端通俗地称为南头北头。外围的至高点是西大岭、东大岭。东大岭岭头的两层碉楼,楼板依旧;西大岭的碉楼只剩断壁残垣,任风雨剥蚀,见证着历史。南头西大岭内侧有座南庙,空旷颓废,一个盘髻老道打理着萧条,只有正月十五起灯,龙拜庙才彰显庙的存在。北头巷口往下曾经的关帝庙,成为小镇最富生气的地方,这里是新型的余集完全小学的所在。学校大门楼上是翘角斗拱的戏楼,上演过时髦的歌剧《白毛女》。学校的操场派过好多用场:伴随“当,当当哧”的锣鼓点,扭过秧歌队;举行过候选人背后放个粗瓷碗丢豆子计票的选举;放过令人啧啧称奇的黑白影片《钢铁战士》。教室是开放的,入夜更是灯光闪烁,歌声嘹亮,书声琅琅,那是盛极一时的夜校,专为成年人扫盲开设的。

小镇地处丘陵,水资源可谓丰富。北头再往北流过白鹭河,南头有条小些的胡河,白鹭河、胡河除了发大水的几天,常年流水平缓、清澈,沙粒在太阳的照射下闪光。白鹭河上有座木板桥,沙滩上举办过物资交流大会,八方来客熙熙攘攘。小镇的水塘多达10多个,后围子和窑上的塘的面积最大,洗衣服、浇菜园都很方便。小镇有三眼井,南头北头各一眼,中间地名窑上的一眼水质略差,北头余集完小大门一侧那眼井号称龙井,即使大旱之年也从未枯竭。

人的乐土也是鸟的乐园。小镇西向远眺,隐约可见绿树掩映的错落村庄,鹭鸶湾最是名不虚传,白鹭、白鹳在河边株株泡柳树上此起彼落,织就一幅白绿相间的动态图画。

小镇民居鳞次栉比,一色的秦砖汉瓦。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不漏雨的房。好在小毛病好修,茅屋漏了塞把草,瓦屋漏了用棍捣。

小镇人的好处很多,他们勤劳。作为家庭生活的顶梁柱,青壮年男性炎夏肩搭汗巾,寒冬腰系布带,一副干练打拼模样。黎明即起,摸爬滚打。外出从阳逻到长江挑鱼秧的,肩膀头当大路;进城进货拉架子车的,脖颈伸多长;到新县赶沙窝集,到铜山、七里岗等地赶庙会,风里雨里,累归累,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感恩。“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勤俭建国,劳动致富”的门联代表他们的心声;“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槽头兴旺”“鸡鸭成群”是他们的祈愿。堂屋供着家神,或祖宗昭穆之神位,或天地君亲之神位,世代相传,逢年过节烧纸、焚香,顶礼膜拜。出天方接财神,道是碰上开天门,拣得吴刚伐桂掉的木渣放在米缸里,那米随吃随长,虽然虚无缥缈,但人们宁可信其有。至于正月十五送灯、清明上坟,更是不可或缺的凭吊先人的礼仪。他们和睦。都知道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是个宝。为了省根火柴,可能到邻家灶里取火种而沿路散落串串火星。借人一盅盐,还时总要堆尖俗称带笑脸。所以镇上玩灯,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没有违拗,一玩玩三年,年年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所以大年初一拜年,就是邻里团拜,队伍越来越长,后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小镇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打过街溜子。

白布、洋粉和鱼秧,是以小镇为中心辐射一个行政区划的三桩产业。纸厂、条编厂、缝纫厂、竹棍行、猪行是小镇后起的集体企业。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则是小镇的独特风味。老任家炸油条,锅里同时放有大油条、小油条,大油条2分钱一根,小油条1分钱一根。他家还卖麦芽糖,且货真价实。任家紧邻的罗家做豆腐,水豆腐、二薄、千张即豆腐皮、豆干、豆腐乳、豆油张、豆渣花样齐全。热豆腐皮裹热油条,外缠麦芽糖,香甜可口,风味独特。余家花生米拌掺五香粉的稀面,用漏勺排着油炸叫油香。雷家的馄饨,面皮薄,佐料全,汤味鲜,称为神仙饺。还有橡子粉、豆折馍等。小镇人有口福,即使吃黄鳝,也是起刺的,吃起来特顺畅。

这就是一个花甲子前的小镇,如今的中州名镇——商城县余集镇的点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