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走!来碗解暑石凉粉!”傍晚以后,明晃晃的太阳退去,晚风唤出男女老幼,或踱步或骑行到石凉粉摊,来上一碗“解暑神器”,入口清甜冰凉,这是信阳夏天独有的味道。
“一晚上能卖将近300碗吧。”15日晚8时许,在浉河北岸彩虹桥附近,石凉粉摊摊主老易两口子真忙,细密的汗珠满头满脸,连擦把汗的工夫都没有。一碗石凉粉3元至6元不等,扫码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有堂食的,有打包的。一时间,老易媳妇手机发出的微信、支付宝到账提醒声此起彼伏。
入伏以来,老易的石凉粉摊几乎每晚都是这样的景象。畅销的石凉粉摊不止老易一家,且到浉河北路西关桥至彩虹桥之间看一看,这1000米左右的路段,少说也有20家石凉粉摊。到了傍晚七八点,几乎每家都坐满顾客,有的甚至还排起长队,成了夏日一景。
石凉粉与热干面有相似之处,都是从“舶来品”演化成了信阳的“代表作”。据石凉粉摊摊主介绍,几十年前,有人把石花籽带到信阳,信阳人按照自己的口味调整后,便风靡至今。
做成不难,难在做精。石凉粉本是无色无味,点睛之笔全在于一勺绵白糖、几滴薄荷水。制作时先将石花籽用纱布包裹,在凉白开中揉搓出黏液,滤去种子,加适量牙膏或石灰水,凝固一段时间,放置冰箱冷藏,便成了晶莹剔透、口感凉滑的石凉粉。
“白天忙碌,晚上到河边来上一碗石凉粉,消暑又惬意。”家住西关桥附近的钟晓丽是石凉粉的深度爱好者,指着面前刚盛好的一碗石凉粉,她不无夸张地说道,“一勺入口,清凉甘甜,暑热也顿时消去大半。”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