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系列报道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追寻初心 信阳印记”大型融媒体专题系列报道(24)

罗山签协议 一举扭战局


本报记者 杨长喜

“《罗山协议》的签订,一方面解决了中原军区部队运输给养问题;一方面滞迟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时间,为中原军区部队战略坚持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向全国人民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民主、团结的真面目,为我党在政治、军事上赢得了主动。”日前,在罗山县城《罗山协议》谈判旧址,讲解员许清告诉记者。

《罗山协议》谈判旧址位于罗山县文物局后面,原为福音堂,是一座西式建筑。在这处旧址里,许清向记者介绍了共产党人如何在谈判桌上打江山的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已经转变为国内的阶级矛盾。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释放和谈烟幕,另一方面又加紧准备内战,企图窃取中国人民的胜利果实。

“当时,中原解放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七大解放区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在西南的大后方,要向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和山东调兵,很大程度上要经过中原这个地方,因此中原成为他的战略咽喉。中原解放区是全国解放区的前沿,是我党在南部前哨的第一道防御线,所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许清说。

1946年1月,国民党调集30万兵力,修筑了600多个堡垒,将我中原部队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南北纵横不到200公里的狭小区域内,妄图一举歼灭中原军区,为全面发动内战扫除障碍。由于中原形势日趋严峻,在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努力下,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签订了《停战协定》(《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停战协定》虽然签订,但国民党军一天也没有停止对中原军区部队的进攻。从1946年1月10日到4月13日,国民党军进攻中原军区部队200多次,侵占城镇100多处,打死打伤中原军区部队3000余人。

鉴于国民党军队进攻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原军区驻地不断缩小、给养日衰,外出运输部队又遭到敌人的恶意阻挠和破坏。1946年1月19日,应军事三人小组(国民党代表张群、中共代表周恩来、美方代表马歇尔组成的三人会议)中共方面代表周恩来的要求,北平军调处命第九执行小组前往中原执行调处任务,并指派中共代表薛子正、国民党代表邓为仁、美方代表福特为小组成员。第九执行小组于1946年1月20抵达武汉,22日赴罗山与中原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王震、国民党47军军长陈鼎勋、66军军长宋瑞珂会晤,初步订立了停战协议。1946年1月23日,国共双方长官会议在罗山福音堂举行。

作为谈判方代表,王震在谈判临行前曾说,国民党在战场上捞不到的东西,也休想在谈判桌上捞到。谈判过程中,王震义正词严地揭露了国民党军队调集几十万大军围困我中原军区的事实,并严正指出,一旦中原战事爆发,即全国内战的开始,《停战协定》将变成一纸空文,挑起内战的罪责必然会落到国民党当局头上。国民党代表自知理亏在先,也无言以对。

最终经过艰难谈判,就双方军事冲突和部队给养问题达成五项协议,即《罗山协议》。协议的签订,一方面拖延了国民党进攻中原军区的时间,使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得以推迟,在战略上很大程度地支持了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兄弟部队,也为中原突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红色名片

《罗山协议》谈判旧址

《罗山协议》谈判旧址,原为福音堂,始建于1903年,是英国传教士购置的岳姓住宅。改扩建后,建筑面积442平方米,砖木结构,室内装修、门窗以及楼梯均为西式建筑艺术装饰。《罗山协议》谈判旧址于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改建后的《罗山协议》谈判旧址免费对外开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