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彬
近年,淮滨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全县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以实际行动兜牢兜实困难群众基本民生底线。
全面落实救助政策。聚焦3类群体,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积极落实低保提标政策和渐退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456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78元/月,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5928元/年,新增农村低保3976户4088人,新增农村特困人员126户130人,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享受农村低保29457人,享受农村特困4955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6391万元、发放农村特困供养资金3070万元,发放农村低保特困物价临时补贴772.3万元,实现了困难群众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加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对全县1139名政策兜底对象,特别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实现政策性脱贫,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保障特殊贫困群体同步小康,淮滨县紧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无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龄独居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贫困群体,通过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县级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儿童福利院集中收养、精神病医院集中康复、县级残疾人托养机构集中照护、乡镇残疾人托养机构集中照护、乡镇敬老院供养托养、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7种模式”实施兜底保障,让他们有尊严、更体面地生活。进一步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全县已建县级特殊困难群众托养中心1所、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1所、乡镇农村敬老院23所、村级幸福大院27所,纳入“7种模式”兜底保障人员1200余人,确保全县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增强农村敬老院兜底供养能力。从2019年起,先后投入资金约3500万元,对全县23所农村敬老院进行了标准化提升改造。改造提升后,居住床位可达1700张,可满足300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和1400名全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改造后的敬老院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专业,形成花园式、宾馆式、规范化的一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增强了农村敬老院兜底供养能力,发挥了农村敬老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对最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作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