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商城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返乡创业种出“致富果”


曹良刚 罗玉兰

分拣坏果,组织分装,安排快递……6月17日,商城县观庙镇桃园村的百亩黄桃园内,该园负责人王应琴忙得热火朝天。端午节过后,作为馈赠佳品的黄桃依然大受欢迎,订单源源不断,忙不过来的王应琴只好叫来亲戚齐上阵。

“我大学毕业后在北方工作了一年,看到当地利用土地发展花卉、果木种植等产业,土地利用率高,收益也大,当时就萌发了把这种发展模式带回家乡的想法。”2010年,怀揣带领家乡群众一起增收致富梦想的王应琴返回家乡创业,2015年成立了商城县石榴红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100多万元,流转该镇张湾村、桃园村土地共150余亩,发展果木种植和生态采摘事业。

创业之初,王应琴选择的是软籽石榴,考虑到这个品种在本地较稀有,但培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技术等方面原因并不成功,不得不另谋出路。

改种桃子也并非偶然。“我流转的荒坡原来就是村里的桃园,小时候特别喜欢到那里玩,后来桃园荒废了,我心里却一直惦念着。”王应琴介绍,综合两方面原因,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最终石榴园变桃园,种植了黄桃、蟠桃等5个品种。

“果木种植见效过程稍长,但总的来说,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有盼头。”谈话间不断接到订购电话的王应琴高兴地说,由于自家的黄桃口感好,根本不愁销路,现在线上线下销售火爆,周边还有好多群众前来体验采摘,今年预计能收获1万多斤桃子,每斤15元,总收入比去年多好几万元。

大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王应琴没有忘记带村民一起增收的初衷。合作社成立6年来,周边村民除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外,还可以来园内务工,主要帮助园区除草,修剪枝条,施肥浇水,每天能收入70元至100元。此外,王应琴还积极号召乡邻一起种桃树,帮助他们引进适合的品种,目前已带动5户村民种植桃树增收。

“我家的桃树就是几年前在应琴的帮助和建议下栽种的,现在收益还可以。”同村的王祥太家有六七十棵桃树,挂果后每年为家里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

按照王应琴的规划,桃园将继续引进优质品种,扩大种植范围;发展生态采摘的同时,将来准备开设游乐场和农家乐,条件具备后,还将结合发展乡村民俗文化,将桃园变成研学基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