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父亲一生路漫漫


李永红

2021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十七),我最敬爱的老父亲走了。他走得很突然,但却安详、平静,没有受什么罪,更没有给子女添一点麻烦。

今天是风俗习惯中三天圆火的日子,我和家人回来祭奠他,看到父亲的遗像,他是那么的慈祥、善良!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想起了父亲的一生……

父亲1942年7月22日出生在县城一个个体工商户家庭,爷爷兄妹多,父亲出生时恰逢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拉壮丁,爷爷为了不给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卖命,带着奶奶,挑着只有28天的父亲逃到现在的老家生活。

听爷奶生前告诉我,他们刚到农村时生活很困难,父亲是老大,很小时就能帮助爷奶干活、照顾弟弟妹妹,从不叫苦叫累,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土改的完成,爷奶家庭条件明显好转起来,他们送父亲上了几年学,在当时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因为家庭劳动力少,为了减轻爷奶的负担,为家里分担一点,在学校成绩很好的父亲刚上几年就主动退学了。听父亲以前告诉我,他所有的农活都会干,还到临县修过水库、在本村其他生产队当过会计。农村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从我记事开始,从没听父亲抱怨过什么,他总是坦然面对这一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国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村里成立医疗室,村委会在全村范围内选择赤脚医生,选来选去,大家认为我父亲踏实能干,又上过几年学,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于是父亲被送到卫校培训两个月后,便回村开始了30多年的赤脚医生工作。刚开始时,父亲业务并不熟练,但他勤奋好学,经常虚心向乡卫生院医生和同行请教,很快便熟悉了业务,成为远近各村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我很小时候就记得,别人找父亲看病,他从不耽误,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即使有重要事也不例外,父亲经常深更半夜出诊为病人看病。记得有一年,我们全家刚开始吃年夜饭,有人请父亲出诊,他放下碗就走,母亲和患者家人都让他吃完再去也不迟,他说:“病人的事耽误不得,早去一分钟就不一样。”

随着城乡合作医疗改革,加之父亲年龄大了,10多年前父亲就不再接诊了。我几年前翻看他的账本,应该还有一万多块钱欠账没有收上来,我问他:“咋不收呢?”他说:“乡里乡亲的,欠账的大多数可能都记不得了,人家也不是故意的,这一村那一户的,不要了。”这笔钱在当时已经不少了,但父亲从不提这件事。妻子有时开玩笑说,别人当医生的家富得很,俺家老爷子却没挣到钱。当赤脚医生的经历,是父亲一生的荣耀,他认为自己为集体做过事,为群众服务过。

父亲虽然不行医了,但他也没有闲着,他和母亲依然种了几年庄稼。每年到秋收的时候,早早就把大米、花生、红薯等弄好了,让我们带回去吃。父亲总是不偏不倚,给几个孩子的东西基本一样多。前些年他们每年都饲养一头猪,过年的时候杀了,他们自己留得很少,大部分都分给亲戚朋友和子女,每年过年吃“猪晃子”的经历让我们记忆深刻。在我们的强烈反对下,父母前几年不种田了,但他和母亲又开始倒饬起菜园了,每天上午都要在菜地里忙活一会儿,要么除草、要么施肥、要么浇水,有时没事也去看看,他主要是闲不住。我们让他们少种点儿,够吃就行,他们不听,栽的菜吃不完,经常送给亲戚朋友。他的菜地一年四季都有菜,别人没菜吃,他们的菜吃不完。父母亲把菜地当成了作品和自己的寄托,这两年父亲身体不好,他依然坚持种菜。这些年我在朋友圈里晒过几次菜园,惹得朋友们很是羡慕。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种菜的动力也没有了,以后再也吃不到父亲种的菜了!想到这,我便泪眼婆娑……

父亲一辈子为人善良、诚实坦荡,待人宽厚大方,即使受到委屈和误解也很少解释。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就对我说:“为人一定要诚实守规矩,农村出来的孩子,多干点儿活没什么!”他跟人交往总是不欠别人的情,非常热情好客。亲戚朋友家有红白喜事他记得很清楚,随礼也很大方。他以前喜欢吸烟、喝酒和喝茶。我在外地的叔叔及亲戚朋友经常给他一些。我参加工作以后,有时回去也经常买点烟酒茶叶等带回去。他总是舍不得自己用,或者将最好的留下来,留着待客或者款待前来串门聊天的朋友,并且逢人都说这是谁谁给的。前天下午,父亲出殡后,我翻看他的床下面,还有10多瓶酒,其中还有两瓶不错的老酒。母亲告诉我,父亲说过等家里来重要客人再喝,给他祭奠时我特意倒上了两杯,眼泪止不住又流下来。

父亲有几件事,始终让我很佩服。父亲年轻时脾气不好、大男子思想比较重,在家里说一不二,不做饭、不洗衣服。随着年龄增大,脾气也改了许多,能体谅母亲的辛苦,他啥活都学着干,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干得有板有眼。他很有毅力,过去他喜欢吸烟且很厉害,20多年前,他咳嗽很厉害,自己主动戒了烟,说戒就戒,别人怎么劝一直再也没有复吸过。他一生比较讲究卫生,家里始终收拾得干干净净。10多年前,父亲因为骨折住了10多天医院,回家时医生要求他卧床休息一个半月,结果没躺几天,有一天他突然下床扫地,造成骨折处再次错位,又到医院重新处理。我们埋怨他为啥不听话,不在床上躺着休养,他嘴上说忘了,其实是他看到地上有点脏,想帮母亲分担一点,讲卫生的习惯使然。父亲很注重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但很少打骂我们,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母亲因为一件事打我,父亲回来以后还和母亲吵了一架,他说:“孩子小不懂事,有什么事慢慢说不行吗?”

近两年父亲身体不太好,断断续续住了几次院,每次住院我去看他,他总是怕我们花钱,有时没完全好就要回家。他其实是怕给儿女们添太多麻烦。这两年我回去陪他时,他经常跟我说:“你负担重,有我们老两口拖累,孩子还没有成家,一定要好好工作、注意身体。”那时我没有在意,现在想想这就是老父亲对我的嘱托。去年为了大姐和小妹照顾他方便,我在城关为他租了一套房子,离广场近,母亲天天陪着他去散步,他住得很开心。上礼拜天,因为劳动节调休,只休息一天。早晨我起得很早就回去了,赶到县城父亲住的房子,他见到我很高兴,问孙子工作怎么样,啥时候回来看他。中午我们陪他吃饭,他兴致很高,吃饭后却坚持要回老家,我只好租车送他回去。冥冥之中应该是他意识自己不行了,不愿意在租住的房子里出现状况,以免给房东添麻烦。

在老家的三天,父亲身体很好,每天还能帮助母亲干干家务。第三天晚上吃了饭,还到邻村散步,回去以后突然歪倒在茶几边,跟母亲和三叔说:“我不行了。”救护车把他拉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小脑大面积出血,因为病情严重、年龄大,不建议手术。父亲被送回家以后,已经深度昏迷,但还有时而急促时而均匀的呼吸,10多个小时以后,儿子从北京赶回来,跪在他耳边喊了几声爷爷,几分钟后父亲走了。

前天父亲出殡后,儿子在朋友圈中写道:“爷爷走了,去享福了。他安详地逝去,了结一切挂念。假如世间有奇迹,我相信那是由长辈的爱创造的!希望爷爷在那边永远开心!平安顺遂!”

(初稿写于2021年5月2日夜,谨以此文纪念老父亲,叩谢亲朋好友对父亲一生的关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