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系列报道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追寻初心 信阳印记”大型融媒体专题系列报道(20)

红二十五军“军魂”破家闹革命


本报记者 马依钒

在新县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临近村口池塘,有座砖木结构的院落,这里是吴焕先故居。近日,四角曹门村党支部书记吴世德向记者介绍:“吴焕先就是从这里走出家乡,走上革命道路的。”

破家闹革命,8位至亲洒热血;长征当先锋,被誉为红二十五军“军魂”。从四角曹门村走出的吴焕先,在党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

“这座故居是在旧址上重建的,原来的宅子被吴焕先一把火烧了。”吴世德说,为什么要亲手烧掉自家的宅子,还得从吴焕先的革命经历说起。

吴焕先,1907年出生于四角曹门村一个地主家庭。1923年,他考入麻城蚕业学校。当时的麻城蚕业学校马列主义传播活跃,吴焕先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游行示威、街头宣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伯父毕业后回乡,还带回了一张马克思像。”63岁的吴世友是吴焕先的侄子,他说,那时家境殷实,不仅有田产、地租,还经营打铁等行业,家里长辈想让吴焕先继承家业。但当时18岁的吴焕先断然拒绝,对家人说:“我想要做大事,绝不做贪官污吏,落个臭名声。”

吴焕先口中的“大事”就是革命。他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开展农民运动。吴焕先带头革命,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把契约和借据烧个干净。还当面宣称,谁租种他家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收租逼债。吴焕先破家闹革命的事在当地引起轰动。

农民运动损害了土豪劣绅的利益,激起了他们的恐惧。1926年冬天,国民党地方民团扬言要“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吴焕先的父亲慌忙领着家人往后山躲避,却被匪徒拦截住了。

一阵枪响后,吴焕先的大哥、二哥躺倒在血泊之中。吴焕先的父亲以及吴焕先的弟弟被乱刀砍死在家门口的水塘边上。见此惨状,吴焕先的大嫂惊慌失措,抱着不满半岁的孩子,跳进水塘,溺水而亡。

一家6口惨死,因外出办事才躲过一劫的吴焕先沉痛地料理好亲人的后事,一把火烧掉了自家宅子,说道:“我自己的家自己‘灭’!” 随后,他便振作起来,继续投身农民革命中。

巨大的沉痛并没有打倒吴焕先。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移。在武装力量分散薄弱、斗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吴焕先受命于危难,担任重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军长。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很快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新主力。

1933年,革命形势更加严峻,红军部队粮食紧缺。吴焕先的妻子曹干仙与婆婆为了支援红军,将沿途乞讨来的“百家粮”送到作战阵地。就在背着粮食前往红军驻地的路上,怀有身孕的曹干仙晕倒在荒郊,疾病和饥饿夺走了她和腹中胎儿的生命。吴母陈氏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被活活困死在夹墙之中。

1934年4月,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政委。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1935年8月,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村战斗中,素有“军魂”之称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泽东曾深情地说:“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2009年,在全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吴焕先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伯父吴焕先的生命虽然只有短暂的28年,但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他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退休后,吴世友成为一名义务讲解员,立志要把伯父的故事、红二十五军的故事、大别山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红色名片

革命先烈吴焕先

吴焕先(1907-1935),新县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1927年,率当地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参与领导重建红二十五军,任军长;1934年11月,率红二十五军长征;1935年8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