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们不是坏孩子


我们不是坏孩子。

对不起,我用了“孩子”这个词,只为更贴近网络。眼下各个年龄段都在网上“装嫩”,不是自称“宝宝”,就是“童鞋”“童靴”,搞得语文老师不知所从。

其实,不是“谐音”,就是调侃。网络时代就是这样不讲理,只要民认可、官不究,不流传也难。再说,开个玩笑,总比绷着小脸儿强吧?不必太当真。

但是最近我和朋友到几个城市拍摄春游照片,真发现了一些“坏孩子”:放着平平坦坦的路不走,偏要蹦跶蹦跶踩花田;明明不具备猴哥那两下子,却要窸窸窣窣爬树。真正的孩子,如果没有家长纵容,我看还规矩。问题往往出在那些老大不小的“坏孩子”身上:玩嗨了,美翻了,忘了约束自己,欢腾得如同刚出窝的小鸟,顽皮得如同懵懂的少年。估计红领巾时代也没这么张扬。尤以美丽可爱的纱巾大妈们为最。

景区的大喇叭一直在喊话。听不见,就是听不见!

春天历来短暂,花儿更是娇嫩。你不急,我急哟。再说,倘若上树的您,一个闪失跌下来,喜剧不就演成悲剧了吗?

“使命感”油然,“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我一边举着手机拍花,前前后后,上下左右,咔咔咔;一边冲着东面喊、朝着西边嚷,哇哇哇:“上树的那个,下来!”“踩花的那位,出来!”……

此刻的我,真有点忙。毫无疑问,纵容一个,就会带来一群。“从众心理”,也称“群体效应”,你懂的。

虽然违规的只是少数,也够俺“口干舌燥”。朋友们笑称,真该给你配个特大号的扬声器。我说,最好再来个红袖标。反正“一专多能”,拍片不误巡逻。

深刻记得,几年前在南方某小城,遇见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领着一帮爱好者在公园拍片。为了制造“落英缤纷”的拍摄效果,他们使劲摇树。在纷纷扬扬的花雨中,“熊孩子”们左蹦右跳,完成创作。

人家也有道理:反正花快谢了,早一天晚一天无所谓。我却是心疼:多数春花,寿命都短。难怪林黛玉葬花如此悲悲戚戚。

于是,隔着小桥流水,我用120分贝的声音喊话。

嗯,12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时的音量。震撼不?

对方霎时惊呆了。

然而,不可理喻的是,他们变换了一个场地,“落英缤纷”,继续!于是,120分贝,继续!

见过不懂事的,没见过如此不懂事的。这些年,摄影界被弄虚作假的摆布歪风,搞得“颜面尽失”。这段经历,后来被同行的沈阳晚报高级记者刘生生,屡屡挂在嘴上,成为一段生动的宣教材料。

前些天看新闻,现在竟然还有在长城上刻“到此一游”的怪胎。什么年代了,还保留这种愚昧的“爱好”。

其实,这些“坏孩子”也许并不怎么孬。瞧他们一脸清纯的模样,在单位也是有头有脸的。充其量,就是缺点文明理念。不过,一把年纪了,总该学学好,也给真正的孩子做个榜样。

又想起春节前在朋友家,看见她从网上买的干枝花。这花叫“金达莱”,朝鲜电影中常出现。而在我国东北地区,叫“兴安杜鹃”。朋友说从网上买的,一把干枝二十多元,整枝泡水,十几天就开花了。虽然花期只十几天,但在萧条的冬季,尤其春节到来之前,让家里显得特别喜兴。

我头一次见到这花。很美,像桃花;逆光拍,像假花。引起我浓厚的拍摄欲。

我拍照,朋友也跟学。拍完,我第一时间发朋友圈嘚瑟;而朋友,也毫不迟疑地发朋友圈炫耀。

没料到,第二天一大早,她突然发来微信,告诉我她删除了昨晚的帖。

什么个情况?

原来干枝杜鹃并非花农栽种,而是野生的,此花生长成熟需要好几年时间。如果将成熟的枝条大量剪走,对于一个物种繁衍,无疑是毁灭性的。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几年干枝杜鹃在网上火起来,导致有人疯狂野采。

其实,在家里可养的花很多。如果以后有人工种植的,我们再“大张旗鼓”地买,买,买,没人敢说你个“不”字。

不知不为过。我诚惶诚恐,迅速删除了前一日的帖。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原本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做生态文明的看客,还应该成为真正的践行者。

更不要做“坏孩子”啊。

尽管我们早已不是孩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