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天下连载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丰收不忘袁隆平


——追记袁隆平院士与信阳的不解情缘

河南日报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本报记者 时秀敏

“震惊!心痛!遗憾!怀念!”

5月22日下午,接通信阳师范学院原副院长齐城的电话,这位与袁老交往十余载的信阳汉子,几度哽咽,心痛的感觉透过话筒传了过来,“袁老永远是天空最亮的那颗星,是中国人民的大功臣,更是老区信阳的大恩人!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便是像他那样孜孜以求,时刻扛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不忘袁隆平。”巨星陨落,大别颔首,长淮呜咽。让我们通过大别山中几位与袁老有过交往的当事人,追忆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老先生,在信阳的点点滴滴。

年仅6岁,就随父母游历信阳。耄耋高龄,8年间4次到信阳,为老区超级杂交稻的种植与推广倾心尽力,袁老与信阳可谓结下不解之缘。

粮食对于信阳人来说,曾是难以抹去的伤痛记忆。长期以来,信阳粮食生产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2003年9月,齐城接任信阳市农业局局长。从2004年下决心引进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到2012年全市稳定在550万亩以上,齐城经历并见证了袁老为信阳水稻生产带来的绿色革命。

“信阳粮食产量也从不足80亿斤提升到117亿斤,并一举成为全国产粮大市,袁老功不可没!”齐城由衷地赞叹。

2004年春节刚过,经多方打听,齐城成了袁院士在海南试验基地的“不速之客”。

“那天,我跟着袁院士在试验田里转了3圈,才有机会和他搭上话。”齐城对第一次拜访袁老的情景记忆犹新,“当得知我来自鸡公山所在地的河南信阳时,袁院士很高兴,非常爽快地答应让我们试种他的新品种。”

从那以后,齐城每年都要去拜见袁隆平,汇报信阳推广种植超级杂交水稻的情况。袁老还把他们最新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1号交给信阳推广种植。在此之前,河南省没有这样的品种。2006年、2007年,信阳更是连续两年把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列为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

2008年9月1日,袁隆平第一次重返信阳。时任商城县农业局局长朱卫东回忆,袁老先后来到商城县双椿铺镇金寨村、鄢岗镇肖寨村、金刚台乡朱裴店村等一个个“种三产四”示范区,看到一块块、一片片、一层层丰收在望的杂交水稻,袁隆平兴致勃勃地穿行在山坳田埂之中,脸上始终挂着欣慰的笑容。

“当时商城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859.4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758.2公斤,这是重大突破,所以袁老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察看。”朱卫东回忆说。

“原来认为河南不是水稻主产省,没想到信阳有这么大的种植面积,而且产量这么高。‘种三产四’效果这么好,始料未及啊!”朱卫东说,袁隆平对商城县的示范种植情况赞叹不已,还对时任信阳市市长郭瑞民说,湖南全省超级稻是1000万亩,你们一个市就有500万亩,这是全国第一,信阳水稻大有希望。并为商城县留下“金刚台上摆擂台,种三产四夺金牌”的墨宝。

半个月后,在郑州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上,袁隆平欣然应聘为信阳市500万亩杂交水稻暨“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科技总顾问。从此,信阳成为他在全国最大的一块“高产示范田”,他还把亩产800公斤和亩产900公斤的第二期、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放在了这里。

2009年2月,全国超级稻总结表彰会在湖南召开,袁隆平特邀齐城到会,并安排他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推广信阳的经验。

2011年8月26日至29日,袁隆平第二次到信阳考察指导。他不仅亲临平桥、息县、罗山等县区田间地头,还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分中心”的牌子交到齐城手中。

据平桥区陆庙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王灏回忆,袁隆平与其科研团队来到二郎村察看高产种子试验田时,看到育秧工厂外墙上写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不忘袁隆平”的巨幅标语,驻足凝视,良久不语。

“我当时是甘岸街道工作人员,负责现场拍照,一路走在前面,能真切感受到,袁老被老区人民的真诚打动了。”忆起10年前难忘的一幕,王灏记忆犹新。

考察最后一天,我市领导同志特意邀请袁老重返鸡公山。当晚,他和夫人兴致很高,唱了一首又一首中外文歌曲,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2014年9月3日,一别3年后,袁隆平亲率科研团队来到信阳,实地察看全国仅有的两个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县之一的光山县Y两优900、Y两优2号、湘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生长情况。

这里的试验田不是一般的试验田。这背后,是袁隆平助力河南实现“总理任务”的雄心壮志。

2014年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上向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攻关不仅要搞百亩,还要搞千亩、万亩,一定支持你们!”

据光山县原农业局党组成员、业务股股长宋承伟回忆,经专家现场测产和实打验收,砖桥镇项目区的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10.6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5.5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3.8公斤,创造了河南水稻产量的新高。

“结果出来,袁老非常兴奋,称赞这个成绩全国少见。”宋承伟说。

2015年8月28日,袁隆平第四次走进大别山。据时任光山县副县长杨俊回忆,已是85岁高龄的袁隆平,稳稳地行走在超级杂交稻万亩示范片狭窄的田埂上,一边听取高产攻关情况介绍,一边亲手“拿捏”稻穗的成色和分量,一连查看了4个试验点后,越看越高兴:“百亩片过1000公斤有把握,千亩片过900公斤有希望!”

短短8年间,信阳的杂交水稻生产从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到超千公斤,从“种三产四”示范项目到“百千万”高产攻关工程,信阳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18个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以全国3‰的耕地养活全国1%的人口,撑起了河南省建设国家粮食核心区的一片天,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切,皆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

大别苍苍,淮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